第99頁 (第1/2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墨索里尼面對著戰爭的第二年
德國進攻蘇聯後不久,墨索里尼曾表示希望德國會&ldo;大遭挫折&rdo;,因為如果德國獲得全勝,義大利就會淪於附庸地位。然而甚至當裡賓特洛甫在1941年5月13‐14日匆匆訪問羅馬,為赫斯飛往英國一事進行解釋時,墨索里尼似乎還沒有認識到德國人對赫斯這次出走可能對義大利產生的影響感到多麼驚慌,也沒有作出任何努力來利用一下這種局勢。他仍象往常那樣,從空話中尋求安慰。儘管這場戰爭已經毀壞了法西斯政權的軍事聲譽和它在東非的帝國,墨索里尼在慶祝戰爭一週年時,還在法西斯議會中發表了一篇紀念講話,勉強地恭維了德國人一番,而私底下則忿怒地傾吐出對德國人的種種不滿。但是,他還是欣然接受了希特勒的邀請,前去訪問東線。這次會晤後來推遲到1941年8月25‐28日,其唯一原因似乎是,軍事行動進展得比原來預期的要慢。就義大利來說,這次會晤毫無收穫,墨索里尼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既然德國人未能在預期的八個星期內打敗俄國人,希望他們會認識到他們不能指望單獨打贏這場戰爭,因而他們會保證尊重其他國家的民族和社會理想,以便尋求它們的支援。墨索里尼回國後不久,就覺得有必要消802 除人們的猜疑,以為這次訪問使他產生了敵對情緒,因此他正在加速完成&ldo;阿爾卑斯壁壘&rdo;,可是事實上,根據齊亞諾10月13日日記中的記載,他認為義大利所能指望的最多也不過是成為德意志歐洲的一個行省,而且,如果它抗拒德國的任何要求的話(不管這些要求多麼蠻橫無理),它就可能會落到同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同一命運,成為僅僅是德國的一個殖民地。
1941年10月中旬,德國人突然改變了態度,邀請齊亞諾於10月25‐29日訪問德國和東線。他受到異常殷勤的接待,並且聽到對意軍的戰績和義大利在建立新歐洲作為抵禦美帝國主義的壁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等一番恭維話。11月24‐27日,齊亞諾為續訂反共公約而訪問柏林時,對義大利熱誠友好仍然是當時的氣氛。他向墨索里尼報告說,納粹領導人這回的態度很清楚地表明,義大利雖然不能完全同德國平起平坐,卻比任何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在內,更接近於這種地位。他在《日記》中寫道,德國人是歐洲的主人,應該讓人們知道這一點。人們也的確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可是真正重要的是,要象義大利現在這樣,坐在主人的右首。
這種熱誠友好的表示並不能改變這一事實:墨索里尼正在被迫&ldo;吞下一隻癲蛤蟆&rdo;(借用義大利的一句俗語),隨便加上多少甜言蜜語也無法使它可口。就在這時,擁有廣泛權力的德軍南方總司令凱塞林到達了義大利,而且德國人又否決了義大利同法國談判關於透過比塞大的問題。這兩件事都突出了義大利從屬於德國的地位。因此,墨索里尼竟然懷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情觀看1941‐1942年冬季德國人在俄國所遭到的挫敗,這就不足為奇了。他一方面不希望德國太&ldo;遭挫折&rdo;,一方面又覺得俄國幅員遼闊,不是一個容易戰勝的敵人,因此, 軸心國同蘇聯單獨媾和將是明智的。
這時候,(雖然墨索里尼本人似乎還不承認)由於美國參戰,力量對比已經變得對軸心國不利了。儘管盟國在遠東接二連三地遭到失敗,可是在義大利,卻掩蓋不了303這樣一種怪現象,即:義大利窮鄉僻壤的農民都把羅斯福的照片同在當地創造奇蹟的聖母畫像並排掛在一起。12月11日,墨索里尼發表對美國宣戰的演說,講的人和聽的人全缺乏熱情。他一度裝得十分欽佩日本,可是兩國的實際合作卻依然是微不足道的。他對戰爭結果的懷疑,加上他對德國一貫的猜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