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每到罷園,我總有一種正式向夏天告別的傷感,這是東北最美好的季節,真有點讓人戀戀不捨。
我獨自離開罷園的熱鬧,去察看那些即將收割的秋菜。
秋菜離瓜地不遠,都集中在北面沿江一些零星的小塊地裡。生產隊今年一共種了30畝窩瓜、30畝甜菜、20畝土豆、10畝卜留克、10畝蘿蔔、10畝白菜,還有10畝農用麻、100段木耳、5畝黨參、15畝葵花籽等經濟作物。
不像大田生產,小麥、水稻、大豆、苞米的收割比較簡單,只要集中勞力,一個一個打殲滅戰就是了。秋菜和經濟作物的收割在勞力安排上比較複雜:由於地塊零碎、品種繁多,派多少勞力,進度如何,不同品種收割時的銜接……相當麻煩。而且,這些東西收割回來要進行後期處理和分派,跟家家戶戶都有利害關係。
這種活兒的安排,甚至細到每天早晨在隊部分工時,都要向社員講清楚當天收割幾種東西,因為收割不同作物時使用的工具是不一樣的。
我對此必須事先作好方案。
162、鐵船馳騁 [本章字數:1940 最新更新時間:2013-10-04 09:35:440]
黑龍江是一條邊境河流,沿江生產隊要想去江裡打漁,必須要申請下江作業證。
下江作業證的申請很難,不是每一個生產隊都能申請到的。
比如,我們這個生產隊就沒有下江作業證,但我們知青點卻有。當然,這是沿江所有知青點中唯一的下江作業證。
這是在1971年夏,為了蓋房,我和幾個知青下江游泳撈漂流木,鬧了一場&ldo;邊境風波&rdo;,引起地區和縣裡的關注。後來在插隊幹部的擔保下,上級特批給我們一張下江作業證,使我隊知青點打撈漂流木合法了。
知青當隊長後,我們不僅把這張下江作業證用於生產隊漁業,在北面搞了一個打漁點,還把打撈漂流木的事情做得更大了。
作為北面江邊提水站配套工程,生產隊買了一個60馬力的泵機。水渠第一期工程在縣直幹部的幫助下,已經築成。蔡景行也蓋好了泵站小房,拉好了電桿接通了電源。萬事俱備,只待明年開春在北面沙土地上放水種稻了。
蔡景行覺得從縣裡買來的60馬力泵機今年用不上很浪費,就建議用泵機的引擎做發動機,打造一條帶螺旋槳的鐵皮船。他說:&ldo;這樣,以後每年春天和初夏用泵機種水稻,盛夏和初秋就可以用泵機的引擎開鐵船打撈漂流木,讓機械動力發揮出更大的功力。&rdo;
隊委會研究後,同意了他的建議。
只用了一個夏天,蔡景行就在公社機管站把鐵船造好了。那天,他告訴我,可以派馬車把鐵船運到江灘上去試航。
古城的大街上好多人看到馬車拉著這個怪東西不知是啥,好奇地一起跟到江邊。
我們把鐵船小心翼翼地從馬車上抬到江灘,蔡景行安裝好螺旋槳和引擎,和大家一起輕輕地把它推入江中,然後坐在上面啟動。只見一股黑煙冒起,鐵船&ldo;突突突&rdo;地在江面上飛駛起來。
岸上一邊驚嘆聲。老鄉說:&ldo;這幫知青,真能整。&rdo;
一會兒,邊防站的巡邏艇從江面上開來了,邊防站的連長帶著兵也從岸上跑來了。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非常緊張,直到看見是我們在試航自造的鐵船,才放下心來。
邊防站與我們知青點靠得近,平時為了換換口胃,經常互換些不同品種的蔬菜、糧食,大家彼此相當熟悉,他們也知道我們有下江作業證。
連長看到我們的鐵船在江裡跑得歡,也來了勁,他打著手勢,讓巡邏艇與鐵船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