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雨越下越大,等把最後一塊稻池幹完後,蔡景行對我說:&ldo;今夜雨大,把手扶開到地營子裡放著,拆卸輪子和水田耙很費勁,不如明天我自己來弄。&rdo;
我知道他是寶貝這些機械,而他卻不知道我在發燒。我應了一字:&ldo;好。&rdo;
倆人步行回家。
從西邊稻田到愛輝古城有七八里地,只有土道,泥濘不堪,沒走幾步,鞋子就沾上粘粘的黑土,越粘越多,腿重得抬不起來了,只好用手摳去厚厚的泥巴再走。
如此反覆,倆人筋疲力盡。平時1小時不到的回家路,今夜走了2個小時,才到墳頭地。此時大概有凌晨四點了,離愛輝古城還有一半路。我們倆人再也走不動,癱坐在泥水裡。
這片墳頭裡有清朝一個將軍的墓,文革前還有墓碑,後來被人炸掉當石材了。我們曾有幾次在秋夜去西邊稻田點菸防霜,經過這裡時看到過星星的磷火,一幫女知青嚇得尖叫。
今夜雖然沒見磷火,但風雨大作,颳得墳頭旁的松樹呼呼作響。我問蔡景行:&ldo;怕不怕?&rdo;
蔡景行說:&ldo;真想就在這裡睡過去,哪裡還想到怕?&rdo;
我把粘滿了泥的鞋子脫下來,因為鞋裡也灌滿了泥,沉甸甸的。突然我對蔡景行說:&ldo;我真的是頭暈了,穿鞋幹什麼?光腳走還怕沾泥嗎?&rdo;
蔡景行也恍然大悟,問我:&ldo;你怎麼早沒想到?&rdo;
我沒說自己發了一天燒,腦子已經十分糊塗,省得在當下的困境中再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只是振作精神,拎著鞋子站起來說:&ldo;我們都傻了唄!&rdo;
光著腳,我們在爛泥中滑嘰嘰地、但輕鬆好多地往古城的方向走去。
看見了點著燈火的人家,看見了冒著炊煙的房子,看見了東方一溜的魚肚白……
155、北營築渠 [本章字數:2084 最新更新時間:2013-09-27 09:01:500]
在手扶拖拉機助力下,今年春耕結束比往年提前了半個月。正好,這為我們完成江邊提水站的配套工程――修築水渠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我不得不很枯燥地介紹一下北面沙土地的地形。
從璦琿古城到黑河,有一條與黑龍江並排的公路,把隊裡沿江的狹長沙土地一分為二,公路東邊350米外就是黑龍江,修築水渠的第一期工程,就是這段350米的長度。不要小看這僅僅350米長度的水渠,修好後卻可以解決渠南渠北共680多畝沙土地的用水。
說來也巧,我們在江灘上已經打成的提水井,其岸上就是當年清兵留下的&ldo;北營&rdo;遺址。
我又不得不再囉嗦地介紹一下這個&ldo;北營&rdo;。
1855年,到瑗琿考察的俄國人馬克,寫了一篇《黑龍江旅行記》,詳細記述了當時瑗琿的盛況:
&ldo;要塞(指內城)呈四方形,每邊長約一百俄丈。整個要塞由內外兩道柵牆固定在一排橫木上,相互之間距離也是一俄丈。內外柵牆之間有一道高二俄尺的土堤。要塞的每邊中間均開著大門,四角各修著塔形突出部,高度與要塞相等。&rdo;
&ldo;我們走出要塞大門以後,一條相當長而寬闊的大街立刻展現在眼前,據講這是城裡的一條主要市街。這條市街與河岸平行延伸著。大街的兩旁有許多小巷和另外一些街道。至於說這條重要市街上的房屋建築,則談不上有任何優美之處。大部分房舍皆為土房,幾乎每棟房子臨街的一面都是店鋪。我們走在大街上,頗有在一個商場裡閒逛的感覺,店鋪完全朝街開著,連放在貨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