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方以智評傳》中說&ldo;方以智主張文字拼音化,他仿西文列漢字成字母,依照音韻變化列出《旋韻圖》&rdo;&ldo;方以智欣賞西方的拼音文字,希望中國和西方有朝一日能享同文之化。他設想進行文字改革必須先設立一個共同遵循的法則,有了它,可&l;以近推遠,以今推古&r;。&rdo;
他說&ldo;數千載之下,億萬裡之外,皆可以對翻,小則明文字之音義,一貫而知,大則知無聲之原,以盡聲音之變,和樂律,通鬼神,格鳥獸&rdo;
《方以智評傳》的作者感慨道:&ldo;這對於一個堅持改革的啟蒙思想家,是何等博大的氣魄,但是方以智的時代卻不能給予他施展抱負的必要條件。他的願望停留在紙上,近三百年之後,才被炎黃後裔逐步化為現實&rdo;
事實上方以智在1639年(崇禎24年,這個時候他才28歲)完成他的的鉅著《通雅》和《物理小識》之後兩三年,滿清就入關了,方以智投入了反清洪流中,他身為明朝進士,受過崇禎皇帝親自見解,自然成為滿清肉中釘眼中刺,後流亡各地,被迫削髮為僧,但到康熙十年,還是沒有能逃過滿清毒手,被抓捕,押解途中,經過惶恐灘,也就是文天祥詩句&ldo;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rdo;中的惶恐灘毅然自盡而死。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方以智當然沒有辦法施展自己的報復。
十五,提出建立以數學為基礎的整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學科構架
徐光啟在崇禎二年(1629年)七月二十六日,給崇禎皇帝上奏摺《條議曆法修正歲差疏》,論述了&ldo;數學和其他科學的關係,數學在生產實踐中作用&rdo;,他是把數學作為其他一切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基礎來看待(轉引自《徐光啟研究論文集》第40頁)
第一,數學是天文學,氣象學的基礎。&ldo;利用數學可以計算日月無星的執行,從而推測晴雨水旱&rdo;
第二,數學是機械工程學的基礎,&ldo;精於度數,能造作機器,力小任重&rdo;,製作各種機械,&ldo;以供民用,以利民生&rdo;
第三,數學是測繪學的基礎,&ldo;天下輿地,其南北東西,縱橫相距,紆直廣袤,山海原野,高深廣遠&rdo;,都可以用數學方法測繪,&ldo;道里尺寸,悉無謬誤&rdo;
第四,軍事學:數學可以用於&ldo;兵家營陣器械及築治城臺等&rdo;,&ldo;精於其法,有裨邊計&rdo;
第五,建築學:&ldo;營建屋宇橋樑等,明於度數者力省功倍,且經度堅固,千萬年不圮不壞&rdo;
第六,財政、會計學:數學對&ldo;官司計會&rdo;,頗有用處,&ldo;理財之臣,尤所急需&rdo;
第七,水利學:用數學,&ldo;度數既明,可以測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築治堤岸,灌溉田畝,動無失策,有益民事。&rdo;
第八,醫藥學:使用數學,&ldo;因而藥石針砭,不至誤差,大為生民利益&rdo;
第九,音律學:&ldo;明於度數,即能考正音律,製造器具(樂器)。&rdo;
第十,計時:掌握了數學力學原理,可以&ldo;造作鐘漏,以知時刻分秒&rdo;,&ldo;使人人能更分更漏,以率作興事,屢省考成&rdo;
《明末清初的格物窮理之學》一書說&ldo;此&l;十事&r;涉及自然現象的研究、社會現象的研究和工程技術,就當時,無論中西方都未形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學科的分化。徐光啟能陳此十事相當不易。有學者認為,這是比培根在《新大西島》中所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