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第1/2頁)
毛佩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棣欲做一位超邁千古、君主華夷的雄王。他對邊外臣民是「來者不拒」的,同時又是「逆命必殲」的。「來者不拒」、「逆命必殲」,可以概括朱棣對韃靼、瓦剌的全部政策。朱棣並未試圖分治蒙古,「以夷治夷」,也並沒有什麼別的妙算,「來者不拒」、「逆命必殲」,如此而已。「逆命必殲除之」,成為朱棣頑固堅持的信條。他執拗地要讓一切「逆命」者就範,而不問這要花多大代價,是否有必要。僅以阿魯臺的「驕蹇」、「攜貳」、「所部侵略邊境」便一再勞師遠徵。再永樂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兩次出塞,均未遇敵,更可以看出朱棣的一意孤行。
對於朱棣的政策,談遷評論說:
文皇始徵虜,不寢處阿魯臺不置也。亡何,封阿魯臺則徵瓦剌;又亡何,信瓦剌則徵阿魯臺。十年之間乍臣乍叛,乍賞乍譴,在虎狼之虜不足責,而廟算互異,非所以昭威信於萬裡之外也。若曰阿魯臺侵略,則瓦剌之侵略亦見告矣。且遁在阿魯臺,遷其罰於兀良哈,曰彼黨逆也……蓋鶩遠略,慕奇策,不欲虛其羈靮也。
朱棣哪裡騖到了遠略,慕到了奇策?一意孤行,死而後已!
至於「分則易制,合則難圖」這句話出自黃淮之口,並非指韃靼、瓦剌言。永樂九年閏十二月,阿魯臺派人嚮明朝要求將吐蕃、女直作為自己的部屬:「請女直、吐蕃諸部屬其約束。」朱棣以問左右,多請許之。右春坊大學士黃淮獨不可,曰:「此屬分則易制。合則難圖矣。」上顧左右曰:「黃淮如立高岡,無遠不見。諸人如處平地,所見惟目前耳。」
那麼,朱棣率師北征的戰績,又是怎樣的呢?
明人稱頌朱棣北征的功業,極盡讚美之詞,所謂「五出漠北,三犁虜庭」,所謂「北清沙漠,南定交阯,其威德所加,不遠過漢高哉。」 嘉靖時曾任兵部主事的袁■化(1502~1547)說:「文皇帝躬擐甲冑,張皇師徒,窮追遐討,深入漠北,以靖胡虜。妖氛殘孽,盪焉廓清,幾無孑遺。乘輿所至,蓋漢武唐宗所不到者。」 他們都把朱棣北征的武功看做超過了漢唐。曾經隨駕參贊北征的楊榮等人,對北征的讚頌,更是無以復加了:
皇上以神武之資,繼志述事,旄鉞一麾,而龍沙萬裡之外,罔有遺患,以為聖子神孫萬年無疆之業。其於古昔因循不究以蹈後艱者,霄壤不侔矣。聖德神功,巍然煥然,直與天地準。夫豈淺見薄識,所能形容萬一哉!然臣榮猥以非才,叨職翰墨,備員扈從於戎馬之間,親睹皇上,躬御戎衣,以臨六軍,神謨廟算,機敏睿發,出奇料敵,變化若神。天戈所至,罔不披靡,是以掃除胡孽,易若拾芥,此致此萬世不拔之功業也。
太子少師姚廣孝說:
曾未及月,即抵虜境,群兇嗷嗷,無所逃命。摟其窟穴,盡其醜類,所獲馬駝牛羊,不計其數。掃淨朔漠,洗清草野,士卒卷申,兵不血刃。誠為王者之師,自古所無有也。……頌曰……北南一覽,盡歸王化,大無外兮。神功烈烈,聖德巍巍,與天齊兮。紀諸史冊,刻之金石,昭萬世兮。
永樂北征的武功到底怎樣?是否由於朱棣北征給子孫留下了「萬年無疆之業」?這些都值得仔細分析。先說具體的戰功。明人記載徵戰,對於戰功詳而復詳。一示天子以不欺,二以為紀功行賞之憑據,三藉以考察敵我力量之消長。比如洪武年間幾次北征戰果的記載:
洪武三年,四月丙寅,大將軍徐達等率師出安定駐沈兒峪口,與王保保隔深溝而壘,日數交戰。……大敗保保兵於川北亂家間,擒元郯王、文濟王及其國公閻思孝、平章韓札兒虎、林赤、嚴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將校士卒八萬四千五百餘人,獲馬萬五千二百八十餘匹,橐駝騾驢雜畜稱是,保保僅與其妻子數人從古城北遁去。 洪武二十年五月,馮勝徵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