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第1/2頁)
毛佩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當燕軍驚懼欲亂之際,忽然颳起一股旋風,只見官軍將旗戛然折斷,軍陣為之所動。朱棣見有可乘之機,便親率勁騎繞出敵後,與高煦合兵,乘風縱火殺敵,煙焰漲天,官軍大敗。瞿能、瞿良材戰歿,俞通淵、膝聚也相繼戰死。有位王指揮,本是臨淮人,常騎小馬,軍中呼為「小馬王」,戰鬥中被重創,他脫去身上的甲冑,交給身邊的僕從,說:「吾為國捐軀,以此報家人。」立馬植戈而死。 郭英向西退卻,李景隆向南逃去,輜重牛馬,迤邐逶棄。燕軍追至雄縣■上月漾橋而還。白溝河兩岸數十里內斷戟殘兵,伏屍累累,鮮血染紅了河水。這一戰官軍被殺或溺河而死的達數萬之多。
李景隆退走德州,燕軍乘勝南下,李景隆再奔濟南。
五月初九,燕王命都督陳亨、都指揮張信進入德州城,籍吏民,收府庫,獲糧百餘萬。自是兵食益饒。
濟南解圍
燕師鐵騎長驅南下,官府民間無不洶懼。朝廷的百萬大軍,竟不堪敵燕藩一隅之地。好個金甌一般的江山,眼見著便要殘破。燕軍佔領德州後,哨騎已先到了濟陽縣城外。他捉了一些人,向他們瞭解官軍的虛實。被捉的人中,有一個王省,是濟陽縣的教諭,也就是縣學中的教官。王省被放還,他認為如今朝廷有難,他恨自己是個文人,不能像瞿能父子那樣斬將殺敵,血沃沙場,也不能像王指揮那樣身被重劍,立馬植戈而捐軀 。這次被俘,更是蒙受了奇恥大辱。他回到縣城,召諸生齊集明倫堂,為他們講說君臣之義。他說:「此堂明倫,今日君臣之義何在?燕王叛逆天道淪喪!」王省大哭,諸生也都痛哭。悲憤中,王省竟以頭觸柱而死 。
千里赴燕上書的高巍,離開北平後隻身南下。他的三寸巧舌沒能阻擋燕軍的鐵騎,他料朝廷與燕軍之間免不了一番激戰。然而他沒想到官軍潰如山崩。白溝河之役後,燕師所至諸城皆望風披靡。他剛走出河北便聽說了官軍慘敗的訊息,大路上不時見到潰散的傷兵敗卒。高巍在臨邑遇到了山東參政鐵鉉。鐵鉉是一位身負濟世之才的豪傑。李景隆北伐,他負責督餉。在他的指揮運籌下,官軍糧餉無所匱乏。此時鐵鉉正在隨軍南撤的道中。高巍與鐵鉉酌酒同盟,感奮涕泣。他們一同來到濟南,與都督盛庸相約誓死以守。
燕軍留都指揮陳旭守德州,大軍拔營南進。十五日,燕軍行至禹城,在城北二十五里駐營。午後申時,燕軍起行,連夜倍道而進;拂曉,來到濟南城下,這時李景隆軍尚餘十餘萬,燕師欲乘其倉促布陣未定而一舉擊潰之。李景隆如驚弓之鳥,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燕軍又不及防備,一戰即潰。燕軍得馬七千餘匹,李景隆單騎而逃。
燕兵列陣圍攻濟南。鐵鉉督眾悉力捍禦。濟南為江南屏障,是天下之樞會,為兵家所必爭。朝廷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召還李景隆,改命左都督盛庸為大將軍,右都督陳暉為副將軍,以迎燕軍。
濟南城池堅固,將士齊心。燕王見不能驟克,便命人射書信入城勸降。而城中也送出一書,朱棣一看,原來是儒生高賢寧所作的《周王輔成王論》,其旨在請燕王罷兵。朱棣自然對之不予理採。
燕軍久圍濟南不克,便築堤壩攔截河水灌城。城中將士軍民,人心大恐。布政使鐵鉉鎮定自若。他想了一條妙計,一定讓燕軍三日之內撤兵。鐵鉉讓守城人假裝痛哭,大呼「濟南急矣,亡無日矣」。撤去防守器械,以示無心防守,隨後派千人出城詐降。朱棣見到濟南終於投降,十分高興,軍中也為之歡呼。出城投降的人伏地請求道:「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為社稷憂。誰非高皇帝子?誰非高皇帝臣民?其又奚擇焉!唯是東海之民,不習兵革,聞大軍壓境,將謂聚而殲旃,是失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之意也。請大王退師十里,單騎入城,臣等具壺漿以迎。」朱棣很痛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