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孫氏的病,終於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然而彌留之際,她最擔心的仍然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獲譴重臣房玄齡的遭遇前途,對太宗說:&ot;玄齡事陛下最久,一向小心謹慎,大小奇謀秘計他都有份參與,卻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洩露過,實在是忠心耿耿如果不是極大之罪,陛下就一定不要虧待他&ot;隨後她又說:&ot;對於我的家族,要想保全他們長久,就一定不能讓他們掌握權要,給一個散官閒職就行了至於我自己,活著無益於世,死了就更不能耗費世間資財只須因山而葬,不起墳,不用厚重棺槨,以木器陶器陪葬即可,再舉行儉樸的葬禮還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言,省作役止遊畋,妾雖歿於九泉,誠無所恨,亦是陛下未忘妾也&ot;
貞觀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后逝於立政殿,享年三十六歲五個月後,唐太宗將年輕的妻子下葬於昭陵,諡&ot;文德皇后&ot;
&ot;坤厚載物,德合無疆&ot;當年那副卦中的短短八個字,包含了怎樣的含義,需要怎樣的睿智、情操和犧牲精神,才能將這八個字寫完然而長孫氏短短的三十六年人生,卻近乎完美地成為這八個字的詮釋
長孫氏死後,太宗在遺物中發現了她親手編纂的《女則》十卷
《女則》沒有流傳下來,根據記載,這部書中的內容,是採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跡總匯,是長孫皇后平日翻閱以隨時提醒自己所用,與班昭所著的《女誡》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沒有見過這部書太宗手持妻子生前的著述,睹物思人更增哀傷
長孫皇后生前,太宗雖然與她有結髮深情,卻仍然不免輾轉於諸妃之間似乎直到妻子徹底撒手人寰,拿到那部被翻閱得已顯陳舊的《女則》,太宗才完全地觸動,發覺自己失去了怎樣的無價之寶,才明白自己曾經讓她經歷了怎樣的冷清孤單長孫氏在丈夫的思念中,日復一日地完美無瑕所有活著的女人,都敵不過死去的她
長孫氏去世前,太宗的女人們先後為他孕育了二十一女十三子長孫氏去世後十三年間,後宮孕育的孩子卻只有一個,而且離長孫氏之死也起碼有六七年了似乎正當盛年的李世民感受男女歡愛的激情,都隨著長孫氏一起逝去了
太宗從此再沒有立後新唐書上說太宗曾經想立巢刺王妃楊氏為後,實話說我頗不以為然當然,巢刺楊氏確實也不尋常處:她就是長孫氏死後,太宗后妃中唯一一個生育了孩子的女人得寵應該不成問題,但她曾經是太宗的弟媳,一直在後宮也沒有得到什麼可說的位次,兩唐書都只稱她為&ot;楊氏&ot;而非&ot;楊妃&ot;因此太宗是否真有立後之舉實在大有疑問更何況她為太宗生的兒子還被過繼給了她的前夫巢刺王李元吉(新唐書是高宗李治操辦的過繼事宜),就這更看不出分厘曾想要冊她為後的跡象了
又有說隋煬帝公主也有議後之事的,這個倒也不是不可能不過我也不太同意說楊公主所生的皇三子李恪得太宗歡心是可以的,由此推論太宗也一定要立其母,就說不過去了何況,即使在同樣的說法中,往往還有一句:由於長孫無忌反對,李恪終於敗給了長孫皇后的幼子李治,太子夢破太宗後期對長孫無忌多少是有些縱容的,只怕與思念亡妻也很有關係若不是那二十三年夫妻情深墊底,長孫無忌真能夠阻撓更改得了李世民的意志?反正我是不全相信的
李世民不立新後,最大的理由只能是他始終難忘長孫氏(長孫氏三年喪滿,太宗寧可讓韋貴妃權掌後宮,都不願立即封后,似乎還有另一種可能:他不願意立出身高又有兒子的新皇后,他或者覺得只有長孫氏才是他的妻子,長孫氏的兒子才有權力取得他的天下)
長孫氏死後,皇宮中的家務都由韋貴妃主理然而皇家內務卻始終無法恢復長孫在世時的井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