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十二回 楊六郎回京探母
楊景大戰韓昌,打了三天三夜,不分勝負。邊關將官已到土城下,請出老太君。老太君也來觀敵嘹陣,見二人正打得難分難解,大家幹著急,幫不上忙。就在這時,黃土坡頂上出現一員大將,衝下邊高喊:「韓昌,還我姓名。俺楊七郎到了。」說完,戰馬衝下山坡。
大遼並將最怕楊七郎。今天見了七郎「鬼魂」,都快嚇飛了,還沒等看清什麼模樣,扭身就跑。
那位說,楊七郎不是死了?怎麼又活了呢?原來山上喊話之人,不是七郎,乃是焦贊。焦贊被土金牛打敗,戰馬落荒,來到一個山環之處。山環裡有座廟,馬跑到廟門口猛一停,焦贊是手上之人,身體不靈便,一下子就摔落馬下。正巧,被廟裡的小和尚看見,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一看是宋朝將官,叫人把他抬到廟裡,又忙給吃了藥。問明情況後,告訴焦贊:「你太傻了!你回去不用打,一報楊七郎的名字,他們不打自敗。」就這樣,養了兩天傷,今天感到疆場,韓昌一聽楊七郎來了,下了一跳。剛一定神,洋六郎的大槍到了。韓昌一閃身,頭一暈,摔倒馬下。因為他和六郎打了三天三夜,累得頭暈眼花了。他把眼睛一閉:「我沒命了。」六郎用槍一指:「韓昌,你起來。」韓昌睜眼一看,六郎沒下毒手,連忙站起來:「楊景,我既摔下馬,速求一死。」「韓延壽,我愛惜你這身能為,佩服你夠英雄。你睜眼看看,自你入侵大宋,使多少軍兵死於刀槍之下?使多少生靈慘遭塗炭?你殺我、我殺你,何日罷休?為何不能兩廂歇兵、化干戈為玉帛?今天你輸了,動手前有言在先,你要話復前言。」韓昌被六郎的話打動了:我已成敗將,常言說,敗將不可再戰。楊景饒我性命,這樣大仁大義,我再不知道進退,枉為人也。想到這裡說:「楊元帥,我錯了。本來大宋、大遼是一家。當初,老主封我家狼主耶律尚為天慶梁王。也是他貪心不足,要當皇上,才起兵造反。我助紂為虐,兩次進犯邊關,真是後悔莫及。你的話使我頓開茅塞,只要有你楊景一桿槍鎮守邊關,我韓昌決不造次。我立刻回去說服肖太后,讓她交降書、遞順表。可有一樣,幽州我們可不能給,遼、宋兩國以三關為界,你看如何?」六郎說:「只要你不再進兵,可以三關為界。」「楊元帥,一言為定,我走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深施一禮,傳令撤兵。
軍令如山倒。遼兵正要往下撤,宋兵宋將卻不放行:「他們一路上傷我百姓、殺我弟兄,不能這樣便宜他們。」六郎說,「他們都已受降,我們不可追殺敗軍。」
韓昌人馬撤了兩天才走完。
焦贊歸回本部軍隊。六郎見了老太君,又回營見了八王、寇準、呼王爺。見面之後,大家暢敘離別之情。同時,元帥傳令,歇兵三日,讓兵士埋鍋做飯,搞賞三軍。開始,不敢叫城裡軍兵吃好的,只熬了幾大鍋稀粥,切了點鹹條。只因他們飢餓多日,吃起來照樣香甜。
韓昌這次並沒失言。他派人送來降書順表,表示順服朝廷,永不造反。三關百姓,你祝我賀,喜笑顏開。
八王、寇準見治服了韓昌,心中歡喜。一商量,封楊景為三關大帥,鎮守邊關,嶽勝為副帥,孟良、焦贊、楊興、郎千、郎萬等邊關眾將,皆為總兵。現在就先以此官銜走馬上任,等回朝奏明聖上,再傳旨命宮。六郎詐死埋名有罪,但這次功績卓著,得請皇上寬恕。邊關之事安排己畢,又命軍卒拉上開國王、東平王、平東王的靈樞,準備隨軍同行。就這樣,八王、寇準、太君等人帶五萬兵回了京城。
兩月後,聖旨下到三關。六郎接旨,得知二帝太宗駕崩,三帝真宗趙恆即位。六郎詐死埋名,皇上不怪,並準了八王奏本,親封了楊景和邊關眾將。
過了些日子,聖上旨意又下到邊關。說翰林院大學士王強升為兵部司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