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袁此外還有不易解決的經濟問題。這時北京政府已面臨破產,稅收早不敷出,整軍經武全憑外債。外債不舉,國內如有內戰,則軍費一項,便可致命。袁似不乏自知之明,所以帝制運動初起之時,他皇帝本人倒不太熱心。但他的政府這時已被領入一條死衚衕,改共和為帝國或不失為解決之道。同時他自己和一些帝制謀士們可能估計到,原六鎮舊人如馮國璋、段祺瑞等,對帝制縱不熱心,也不致公開反對。至於邊遠省份,尤其是與革命派有淵源的雲南省可能不穩,然雲南遠在邊陲,縱有動亂,亦非心腹之患,日久自平。誰知開國時曾一度轟轟烈烈的洪憲王朝,竟被這邊陲區區一省所鬧垮,似非袁氏之所料也。
雲南鬧垮洪憲
反袁的&l;護國運動&r;始自&l;雲南起義&r;。&l;雲南起義&r;中享名最盛的是蔡鍔。蔡鍔之享名,第一因為他本是全國性的人物,活動不止一省。芳名久播,全國皆知。第二是他那套&l;小鳳仙&r;傳奇,經好事者加油加醋,英雄美人,哄傳一時。第三因為他是梁啟超的學生,由梁老師大肆鼓吹的結果。
其實&l;雲南起義&r;的關鍵性人物是唐繼堯。其重要性遠在松坡(蔡鍔別號)之上,而享名則遠在蔡鍔之下。其原因則是,一、他是雲南東川人,留日歸國後,除短期出長貴州省政外,一直在雲南服務,鮮為省外人所知。二、辛亥革命時雲南都督是蔡鍔,唐繼堯那時是蔡的部下。三、蔡鍔是個鋒芒畢露的人物,而唐則比較木訥。李宗仁先生告我說,當蔡鍔出長廣西陸軍小學期間(李是他的學生),蔡氏每次乘馬的方式都不是&l;翻鞍上馬&r;,而是自馬後飛奔,以跳木馬的方式,飛上馬背,所以校中師生都以&l;飛將軍&r;呼之,舉一反三,足見蔡之光彩也。
可是在一九一五年底雲南起義時,情況就不同了。蔡其時原羈身北京作經界局督辨。光桿一條的京官,無拳無勇、沒錢沒槍。後因與唐繼堯有密約,始於起義前八天趕到昆明的。
這時唐繼堯原為雲南將軍,起義後改稱都督。是雲南一省之長。在那鴉片還在公開買賣之時,今日的金三角便是當時當年的雲南,真是一省富可敵一國。所以繼堯是個有地盤、有軍隊、有槍、有錢的實力派&l;本省人&r;,不像蔡鍔,那個&l;外省人&r;(恕我用兩個今日臺灣的流行術語),空頭將軍也。
當民四末季&l;籌安會&r;的六君子和十三太保等活動正烈時,唐繼堯則暗地招納全國反帝賢豪,潛往昆明,共議倒袁大計。其時先蔡而往的計有李烈鈞、程潛、陳強、戴戡、方聲濤、王伯群、熊克武、但懋辛等人,皆一時人傑(見由雲龍&l;護國史稿&r;)。──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的一個實力派反帝團體。此後反袁獨立的有八省之多,但那些都是雲南起義後的&l;骨牌效應&r;。其中且有奉袁密令&l;獨立擁護中央&r;的。
那時流亡在日本的孫中山先生和他的&l;中華革命黨&r;,也在大呼反袁,但中山一群那時只是若干衣食難周的流亡革命黨,他們想搞聯日反袁,聲勢極小,算不得實力派。
所以邑明那時才是&l;反帝&r;中心。當蔡鍔於十二月十七日抵達昆明時,滇方的軍隊、糧餉、軍火、計畫??????早經準備就緒。旋即以唐繼堯領銜與北京電戰數通,雲南省就正式宣佈獨立,反袁的號角也就響遍全國了。洪憲皇帝於一九二(年元旦登基,才摘了八十三天就煙消雲散了。──巧的是袁皇帝弄垮了歷時八十三天的辛亥革命。他自己的洪憲王朝也只存在了八十三天,也算是偶合的報應吧。
一九九五、十二、十八匆草於加州舊金山
洪憲皇帝的末日和護國運動的疑團
袁世凱想做皇帝的動機蓋始於辛亥革命。由一個當朝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