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第1/2頁)
曲令敏/畢海/曲繁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星星啊,我可不想當這個老猴精,多醜呀!
對了,小星星,有件好事告訴你,從上週起,老媽開始去廣場散步。每天早上三大圈兒,晚上五小圈兒,走得身上冒汗,腦清如洗,腿也不腫了,腰也不強了。那個總也看不順眼的廣場,如今是咋看咋好:風吹過來,高挑的草梗搖動天光野氣,日子清長清長……
好了,小猴娃兒,老媽不和你跩了,謝謝你星期天語重心長的開導!
老媽2005年6月13日
大山裡的女孩兒
親愛的小星星:
生為一個城裡孩子,你是多麼幸運,教室裡有空調,上學有汽車,牛奶、麵包、肉、蛋、瓜果,吃啥有啥。回到家,開啟電腦,資訊海量湧來,課內外的知識,無論文理,一網打盡。可平時我們看待這些東西,就像嘩嘩流淌的自來水,已經麻木得不知道珍惜了。
這次跟著教育電視臺的同行,去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魯山縣霍莊小學採訪,坐拖拉機翻山越嶺,上坡時身體墜得胳膊酸,下坡就像往下栽,心提到嗓子眼兒裡,連貼到臉前的龍潭峽風光也顧不得看!想起十八年前初來時,一道高高的石崖隔絕了外面的世界,光溜溜的巖壁,稀稀拉拉懸一行腳坑,是霍莊通往山外的必經之路。那天晚上,濛濛月光籠住四外山巒,蟲聲嘰嘰,夜涼如水,我驚為&ldo;天上人家&rdo;。第二天看瀑布,順峽谷往下走,一路長藤高樹擠擁不動,白瀑銜著綠潭,嘩嘩不絕於耳。因為心在山水,對山裡人的生活一無所知。
這次是採訪,帳篷紮在霍莊小學粗沙鋪地的院子裡,目光跟隨鏡頭追蹤著孩子們的身影,山色依然,心情卻迥然不同了。
山高地寒,這裡一年只種一季莊稼‐‐土豆和玉米。霍莊小學是個複式教學點兒,兩個老師,三個年級,連學前班一共二十八個學生。一個年級上課,別的年級寫作業。寫作業的孩子可以到教室外面,有的站在走廊裡,舉起胳膊把作業本按在牆上;有的幹跪在臺階下,將長長的水泥走廊當課桌兒。有個孩子的凳子是三股杈樹樁釘塊書本大的板兒,上課時坐,寫作業就趴在上面。山風颳響林梢,鳥鳴雞唱,水沖石頭、雨打林葉,就是他們的音樂課;每天上學,來回十幾裡山路,替代了體育教學。向西不遠,是舉世聞名的石人山風景區,爬三分鐘坡,龍潭峽就展開在眼皮兒底下,可不知為什麼,孩子們的作文卻寫得千篇一律,分明是從老師口中聽寫來的,真可惜了從腳下一直奔湧到天邊的山靈水氣。
我們的鏡頭選中了八歲的女孩兒鄭孟於,她家就在兩公里外的坡頭村。這個村一共有四個學生,兩個男孩兒,兩個女孩兒,都是八九歲的樣子,上學路上結伴兒,颳風下雨,或是遇到大雪天,相互照應。
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在意那個黑黑瘦瘦的小姑娘,直到跟著孩子們進了村,鄭孟於一腳邁上高高的臺階,書包來不及放下,就從媽媽懷裡接過龍鳳胎之一的小弟弟,老練得如同訓練有素的小保姆。可以想見,這個一歲多點兒的胖娃娃,就是在她稚嫩的臂彎裡抱大的。那一瞬間,我喜歡上了這個總是抿著嘴不言不語的小女孩兒,這個穿著扣不住襻兒的塑膠涼鞋,在崎嶇山道上快步如飛,時不時順手拾起路邊的枯樹枝兒的鄭孟於。
配合錄影,鄭孟於把平日要乾的家務活兒演示一遍兒:掃地,打水,燒火,拿著籃子去地裡薅豬草。丟桶弄掃帚,她的活兒幹得嫻熟而到位,那一會兒我彷彿回到了童年,聞見了被太陽曬熱的蒿子味兒,瞥見了從肥大的莖葉裡擠出來的水靈靈小南瓜……
聽村裡人說,除了上面這些活兒,小孟於還跟著父親到田裡丟過化肥、掰過玉米。挖野菜也是個高手,她認識野蘭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