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篇 民間風俗(5)
對聯是從何時開始興起的呢?
對聯,也叫對子、喜子、聯句等,可以寫在紙上、布上、竹子上、木板上也可以刻在木頭上、石頭上。總之,只要是成雙的,對仗工整的,都可以作為對聯。
對聯是由五代時期後蜀國君孟昶開創的。在新春時,他將自創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貼在門口。於是,中國的第一副對聯誕生了。
在此之前,春節時,人們“總把新桃換舊符”,只是把表示吉慶的桃木掛在門側。當然,也有在門板上貼門神的。
對聯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居功至偉者當屬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相傳在他登基後的第一個春節,曾要求全國上下都貼對聯以示喜慶。年前微服私訪時,還在民間留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錐錐錐錐出窮鬼去、拉拉拉拉進財神來”等佳聯。
此後,對聯便大面積地開花結果,成為中華的瑰寶了。
趣味連結:王羲之的春聯
傳說,王羲之貼春聯,因書法漂亮、內容優雅而多次被人揭走。於是他三十晚上被迫貼出“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年初一早上各添三字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而終得貼成。但這一傳說真實性不高,對聯最早在五代時興起,此時距王羲之時代已有幾百年了。
古代中人們對顏色的選擇,你知道嗎?
古代關於顏色的選擇,除統治者為了分出等級作硬性規定。如普通老百姓住房外牆不準塗色,屋內不準用彩繪,衣服不準穿黃色等之外,民間不成文地形成一種選擇顏色的傳統,例如喜慶尚紅,喪事尚白等。有些在古書上還可以找到根據。例如《周易?坤卦》六五爻辭記載:“黃裳元吉。”黃色是五色中的中間色,裳是下裳,講明為人居上位而謙下,是吉祥的。《論語?鄉黨》記載:“君子不以約繃飾,紅紫不以為褻服。”意謂君子不用天青色或紅青色的布做鑲邊,不用紅色和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裡穿的衣服。再如《詩經?鄭風?紹衣》有:“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意為黑色的朝服適宜呀,破了改做你穿呀!這些穿衣配色規定,慢慢成了人們自覺遵守的風俗。
“穿小鞋”的含義你瞭解嗎?
穿小鞋是指背地裡打擊報復或是利用權勢讓人難堪,此種說法源於北宋的一則傳說。
相傳北宋時,有一個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後孃要將她許配給一個又醜又啞的有錢人,巧玉堅決不從。後孃也沒有辦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說給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後母卻在背地裡剪了一雙很小的鞋樣子,讓媒婆帶給男方。巧玉出嫁那天,這雙鞋怎麼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轎。她又羞、又惱、又急,一氣之下便上吊自盡了。人們非常惋惜。巧玉的後母為了能夠使她“回心轉意”,竟然在女兒大婚的當日給她難堪,本身就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
在現代的日常行為中,我們經常用的是第二層的含義,就是利用權勢讓人難堪,比如說:“某某領導讓某某穿了小鞋”,等等。
“小鞋”的來歷
這裡的“小鞋”,是一千多年前南唐後主李煜發明的“專利”。他別出心裁地命令宮女用很長的白布纏足,把腳纏成又小又尖的彎彎“月牙兒”,站在畫有荷花的金蓮臺上跳舞,讓自己觀賞享樂,所以這種腳又叫“三寸金蓮”。後來全國便興起了婦女纏足的風氣。纏足後,腳小了,當然只能穿小鞋了。
第二篇 民間風俗(6)
從那時起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漢族婦女一直保持著這種纏足陋習。
你知道壓歲錢的用意嗎?
壓歲錢是除夕日,吃完年夜飯後,由長輩向晚輩分贈的錢幣。所贈之錢用紅線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