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歷史、文化、七色火焰會議(2合1) (第1/4頁)
江南說書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後世國內大部分的歷史人文館略有不同。
在著重於中華本邦史外,大明皇家歷史博物館也有世界各國多種多樣的文物,顯示了大明天下無敵的氣概。
在中華本邦文物中,自龍山文化起,各種各樣的陶器、玉器、漆器便有相當數量,殷商秦漢各代文物更是數不勝數。
可以說,稀粥站焊各領風騷,喂糖送圓不拘一格,各種現代工業的殘次品爭奇鬥豔,那是相當的精彩。
但反過來說,朱富貴讓小二黑給整的這些文物,還真不是胡扯白咧,基本上都是後世陸陸續續考古的重大發現的複製品。
很多人以為,一個宋人一定要比後世的學者更瞭解漢代,一個明人一定要比後世學者更瞭解唐代,甚至是司馬遷比後世學者更瞭解春秋。
這種觀念未必是正確的。
實際上,由於考古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或者說的粗俗一些,隨著挖墳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文獻流通的方便,在近代以來考古學是有及大幅度提升的,後世的學者對於以往歷史的瞭解在很多方面遠高於前人。
比如說司馬遷見到的,便遠不如後世學者從古墓中挖出來的更加貼近孔夫子原版。
甲骨文的發現也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十九世紀末之前,中國古人對這種三千年前的古文字一無所知。
而在後世,小學的孩子都知道,甲骨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種文字。
同樣的,還有秦坑兵馬俑,在1974年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發現真人大小陶俑之前,這支塵封兩千多年的無言大軍亦並不為人所知。
陶俑殉葬當然知道,但真沒有人想象過,祖龍這個老男人居然喪心病狂搜集了如此之多,如此之精良,如此之宏大的手辦軍團。
而在大明皇家博物館中就展示了一個小型的秦兵俑坑。
莫白也好,其他一些參觀的軍人也好,就這樣隔著玻璃與這些兩千年前的老秦軍人對視。
這一刻,彷彿跨越了悠悠歲月,那悠揚的秦腔與古老的戰歌在這些大明軍士的耳邊響起。
這一刻,相比於精神的傳承,這些文物的真與假,其實並不重要。
當然了,從許多角度來說,這些東西都是真的。
因為真正的秦俑就被封存在驪山,等待著大明恢復中華之後將它們重現天日。
到那時候,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對大明皇家博物館的收藏有任何質疑,只能深信,這些陶勇就是當年大明皇室從驪山得到的。
只不過當時的大明皇室認為,此秦俑為中華瑰寶,在發掘技術尚不完備前,不能進一步發掘,以免先人留下的財富蒙受破壞。
這實際上也是後世考古工作中的一大遺憾。
七十年代發掘出土的秦俑其實有著絢麗的色彩,但因為當時的文物保護技術不佳,造成秦俑出土後表面色層迅速氧化破壞,最終成為了灰不溜丟的泥俑模樣。
雖然無色的秦俑也很壯觀,也很美麗,攝人心魄,但這畢竟不是這些秦俑本來的樣子,失去了始皇帝一掃六合時大秦絢爛的光華。
所以即是為自己的假文物找個佐證,也是為了日後發掘那些真文物打下預防針,朱富貴在展板上將這個細節原原本本介紹給了參觀者們。
當然,類似河南安陽、陝西驪山鎮這樣具體的地名朱富貴是不會標註出來的。
畢竟這些文物至今沒有出土,如果因為自己而使得它們遭受到那些殺千刀的盜墓賊的光顧,那朱富貴的罪過可就大了。
中華輝煌燦爛的歷史令每一個遊客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這就是文物古蹟的魅力。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