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64章 肉類
姆萬紮水產品加工廠。
工人正在把剛剛收購過來的鮮魚倒入木桶,送往車間進行下一步處理。
這是個純靠人力堆積出來的工廠,主要製作的產品是鹹魚幹。
鹹魚幹既可以長時間儲存,又方便運輸,甚至可以充當軍糧攜帶。
在這個保鮮技術尚不成熟的時代,東非目前水平也只能生產這種傳統的產品。
罐頭倒是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是成本太高,罐頭需要金屬或者玻璃等材料作為載體,而這兩樣東西東非都沒有生產能力,只有後續鐵廠和玻璃廠建成後才能考慮。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步,畢竟有了材料,還要考慮機器和其他工藝。
這個時代,任何金屬,甚至骨頭都是重要的材料,歐洲許多地方都是要回收的,東非也不可能財大氣粗的給移民提供罐頭。
生產出來需要成本,而回收材料又需要成本,回收後還要消毒或者回爐重造,真是不合算。
想要利潤,還是要在歐洲地區售賣,但是歐洲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而且罐頭不被大眾所接受,只在軍隊裡比較流行。
而各國軍隊都有穩定的罐頭供應商,現在恩斯特插手不進去,除非遇到戰爭期間,軍需品供不應求,軍隊大規模採購才有機會。
黑興根財團目前在歐洲出售的主要農產品,就是麵粉,原木等初級農業產品。
這個年代,想靠機器處理魚肉基本上是幻想,光是第一步處理魚鱗就是難題,所以東非殖民地生產的鹹魚幹實現了完全手工作業,沒有任何機器參與。
每天姆萬紮水產品加工廠都會從漁民那裡收來一大批當天捕撈的新鮮淡水魚。
水產品加工廠的工人,先用工具祛除魚鱗等雜物,然後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將這些魚開膛破肚,祛除內臟和魚鰓,然後用水沖洗乾淨表面,將魚碼放在大缸裡,用鹽醃製,最後穿在杆子上晾曬風乾。
樸實無華的加工手段,只不過規模比較大,所以產能比較可觀,姆萬紮水產品加工廠,目前有工人五百多,是東非最大的鹹魚加工廠,產品主要供應東非內陸和乾旱地區。
在東非殖民地禁止了野生動物的食用後,肉類來源替代品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東非政府對野生動物進行單方面屠殺,同時圈地,造成動物活動範圍急劇縮減,大量野生動物被消滅。
而東非移民從事體力勞動需要蛋白質和補充,解決方案有三,一是開發東非的水產,二是飼養牲畜,三是種植大豆。
這三者中水產是現成的,東非水域面積廣闊,尤其是湖泊眾多,不管是淡水還是鹹水,漁業資源都比較豐富。
牲畜則需要時間繁育,而且規模不大,畢竟進口居多,沒個十幾年時間的繁育和生長,基本指望不上。
大豆是最容易獲得的植物蛋白,東非殖民地也廣泛種植了許多,主要是用於作物輪作,大豆的根瘤具有固氮的作用,一般是和小麥輪作,熱帶高原也很適合大豆種植,但是想完全取代肉類也不太可能。
所以東非移民蛋白質的補充還是主要依靠東非豐富的漁業資源,魚類相較於東非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動物食用上本來就更加安全。
在經過初步醃製加工後,更是可以有效殺死體內的病菌和寄生蟲。
姆萬紮等地,收穫的大量魚肉,在經過工人手工祛除鱗片和內臟後,用鹽醃製和曬乾,做成的魚乾在東非可以儲存好幾個月。
在沿海,沿湖,沿河區域,居民可以獲得新鮮的魚肉,在水域和漁業資源缺乏的地區就只能食用醃製後的魚乾了。
當然,光吃魚肯定解決不了問題,畜牧業(養殖業)才是未來真正的出路。
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