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塵0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有害者九”
說修築鐵路是“害國擾民,作法自困”。
一是築鐵路購買民田,使田主成為遊民。
二是築路器用洋匠,進口各種裝置,銀錢大量流出國,難有珠還之日,而借貸外國,則是白窮之道。
三是火車票行則貨物流通,人心增奢,財產日以虛糜,以至百姓窮匱。四是德國開通鐵路後,物價騰貴,而中國民貧,物價上漲更影響百姓生計,“末有不令軍民度日倍艱者”
五是開鐵路自平山川之險,何必要?“自失其險.以延敵哉”?
六是民富則不生外心,民窮則易萌他志。
如讓洋人行火車到清國各地,愚味村民易受其誘惑而溝通,則民情不可盡恃。
內潰為虞。
七是鐵路之利於行兵,要看雙方兵力之強弱。
兵力強則我可速以挫人,兵力弱則人亦因以蹙我。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此舉若成,“徒代人佈置耳”。
八是西洋地狹而“莽無伏戎”,故火車通行無阻。
我國地廣,盜匪多,火車行則易受土匪為害。
九是如果先造一條鐵路“則火車所到者十之一,不能到者十之九,各處商貨依然不能周通,指兵威依然不能驟至。
那時見其無益,廢之則前功盡棄,行之則浩費難供,實是作法自困。
劉錫鴻真的不知道火車的便利嗎?
不!
他是知道的。
他是晚晴首批駐外使節,他對西方文化的瞭解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其他人清朝人。
但他為何還要如此?
在李修齊看來,劉錫鴻不是不瞭解洋務運動,他是更瞭解大清啊!
平心而論,他反對修鐵路的理由中也是有可借鑑的地方的,如他指出鐵路的修建有可能會便於外國列強控制中國,喪失主權,借款修鐵路亦然。
“囊者英法構釁,屢獲逞於海隅。然而未敢深人者,即以道途阻修,運炮運糧兩皆易窒之故。今奈何自失其險以延敵哉?’
上下官員腐敗成風,鐵路單一,不能到者十之有九等等。
順後來的歷史也印證了他的這一擔憂。
劉錫鴻的思想並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值得借鑑、深思的地方。
但依然不能改變清朝走向滅亡。
如今的蕭瑀歷經幾朝,在他的內心便是遵循祖制,按照先人的方法行事,循規蹈矩。
而在李修齊看來,社會需要發展,只有發展,才能提高生產力,才能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而社會的發展也會伴隨這各種問題,但卻不能因噎廢食。
社會的發展的確會生出新的問題,同時也會將很多舊的問題消弭於無形,從整體看來,方向上是能夠讓大多數人受益的,這點就足夠了。
至於這其中的對與錯,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會有不同的答案,李修齊也不想去爭論什麼,他往往是把結果直接砸在人的臉上。
那時候所謂的對與錯都沒那麼重要了,有的只是不同的選擇下,所承擔的,相對應的後果。
臺上的李世民看向臺下出列的群臣,出言道:
“蕭卿雖一心為國,可其已觸犯了律例。
為社稷之心,朕已知悉,固令其赴任金州刺史。
而其觸犯律令,難道也不處罰嗎?”
長孫無忌這時出言道:
“陛下,臣以為,宋國公既然觸犯了律法,那麼必然要處罰,否則律法立之何用?”
長孫無忌的話剛落音,御史臺便有一人出列反駁:
“長孫相公此言差矣,律法的建立也是讓家國,讓百姓的生活,讓人們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