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文帝就要依賴耿炳文,於是他就上當了。耿老爺子的前鋒剛剛抵達雄縣,就被燕軍渡河夜襲,敗下頭陣。耿炳文主力十三萬大軍推進至滹沱河(今河北石家莊境內),本來耿炳文的基本功很紮實,他在滹沱河兩岸布營,大軍各分一半駐在南北兩岸。北軍背河列陣,燕軍無法實施包抄,只能正面進攻;南軍隔河相望,可向北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援;如果北軍與燕軍廝殺慘烈,南軍還可以生力軍發起梯隊攻勢。這種完善的戰術設計讓朱棣一籌莫展,但耿炳文手下有一個軍校張保投靠了朱棣,盡告虛實。朱棣的參謀本部據此制定了方案,先讓張保回去當雙重間諜,號稱目前集結於此的只是燕軍前鋒,但燕王正率主力趕來,力勸耿炳文把所有軍隊都渡過滹沱河,以搶頭功。
耿炳文上當了,當他的大軍一離開河岸,燕軍立即分數路夾擊,耿軍大敗,被斬首數萬,多名副將被擒。戰事第一階段,燕軍主場勝。
二、史上第一大草包
唐宋以來,軍隊指揮越來越規範,不再靠將領拍腦袋取勝,但這更需經過長期正規訓練才能擔當指揮崗位,草包上來更容易現臉。
耿炳文輸了頭陣,但也不驚慌,退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本營。這下他不露破綻,朱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一方是討逆,一方是造反,時間成本遠不可同日而語。小侄子,雖然耿叔是有點打不贏你,但我不用打贏,多拖幾天你們這群反賊自然就倒灶了。
這有點像司馬懿憋死諸葛亮的計謀,但耿炳文這一次未能得逞。建文帝覺得耿大爺出師不利,決定用年富力強的去替他。當時可選的主要有三人:徐輝祖、常升、李景隆。其實徐輝祖的優勢很明顯:拼爹,他爹是元明之際第一戰神,沒人敢不服;拼才華見識,他不但最早斷定朱棣會反,甚至料定二十多年後朱棣的兒子朱高煦還要再反(神算哪!當時朱高煦尚未滿十八歲)。但朱棣可是徐輝祖的親姐夫啊!而李文忠是明太祖的侄子,李景隆也就是建文帝的表哥,更親一些。最後在齊泰、黃子澄的保薦下(也有史料稱齊泰反對),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徵虜大將軍,負責討燕。
然而國家大事又豈能以家長裡短為依據,打仗更不能論血緣親疏。後來徐輝祖多次讓朱棣陷入險境,李景隆卻一次又一次地賣傻,被譽為史上第一大草包,最後開啟城門迎接朱棣入京,朱棣當皇帝後他混成了首相。儘管多數人都堅持稱李景隆是草包而不是臥底,但我還真的傾向於真相是後者。
那這個被懷疑成臥底的草包到底草到何種程度?說來真有點令人嘆為觀止。
首先,僅僅是他的上任就能讓敵方高興得跳腳。朱棣興奮地對部將說:&ldo;李景隆這個紈絝子弟,好辦得很。&rdo;將其比作紙上談兵的趙括。然後朱棣偵察了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的措置,笑道:&ldo;自古打仗有五敗:軍紀不明、氣候不適、深入趨利、智勇俱無、剛愎自用,李景隆全佔齊了。&rdo;再後朱棣改變戰略規劃,他說:&ldo;李景隆怕我,不敢輕易前來。我們不妨放棄真定防線,先去救永平。李景隆見北平門戶洞開,必大軍進圍。我們救了永平回師,內外夾擊,可大破之!&rdo;
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沒錯,朱棣的前任就是被耶律休哥一次又一次地用這個戰略打成弱智,現在換成朱棣守北平(幽州),也打算用類似戰法暴打比他前任還要弱智得多的李景隆,結局可想而知。
朱棣安排僧道衍協助世子朱高熾死守北平,自去救正被遼東軍圍攻的永平。李景隆見前方朱棣突然消失,很是驚喜,於是向北平推進。過盧溝橋時,李景隆見燕軍居然沒有設防,高興地說:&ldo;連盧溝橋都沒兵守,燕逆已精盡人亡啦!&rdo;於是大軍進圍北平。北平城由徐達築成,又經燕逆多年經營,城壁堅厚,朱高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