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皇后留下三位嫡子:嫡長子朱高熾,在北平時便被立為燕王世子,靖難之役初曾力保北平,表現不俗,明太宗登基後立為太子。朱高熾性情仁厚,頗有仁君之風,但肥胖多病,且有嚴重足疾。
嫡次子朱高煦,武藝高強,性情兇悍,長輩對他印象都不太好,孃舅徐輝祖甚至在他十幾歲時就斷言他以後要造反(當時朱棣都還沒反)。但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立功最多,曾陣斬朝廷軍最得力的大將瞿能,生擒陳暉、平安,還在陣中救過朱棣的命。若論戰功,只怕朱老二比當年的李老二還要強一點點。明太宗曾表達過朱高煦更像自己(不是嫡長子、善戰、不安分、野心大),但他可能沒表達清楚也有不像的地方(智力太低,尤其缺乏判斷局勢的戰略眼光),給了朱高煦很多想法。
嫡三子朱高燧,靖難之役時才十二歲,沒立什麼功,沒看出他有什麼優勢,但也不能剝奪人家做夢的權利。
明太宗其實很清醒,他的幾位前任都透過非正當手段搶上皇位,他自己甚至起兵造了朝廷的反,可以說越來越惡劣。如果還允許野心家得逞的話,禮法何存?
永樂二年(1404),明廷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永樂九年(1411),又立太子的嫡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孫,進一步強調嫡長一系的合法繼承權。看樣子讀書不多的明太宗不但深明大義,還打算把唐太宗、宋太宗的帳一起還了,有義氣!
朱高煦、朱高燧當然不明白父皇的境界,都想搏一搏,整天用各種方法詆毀太子,企圖讓父皇廢太子改立自己。這不是隋煬帝用剩的招嗎?到唐高祖那兒就不管用了。而且唐高祖比隋文帝精多少,你們那爹就比唐高祖還要再精多少。想坑爹?你倆小子得想點新招。
但朱高燧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永樂二十一年(1423),明太宗病重。朱高燧勾結侍疾的宦官和近臣,密謀將明太宗毒死,偽詔廢太子改立自己……你怎麼不再學像點,趁探病勾引下你老爸的妃子呀!
不過這傻小子運氣不錯,朱高熾確實仁厚,居然拼命為他求情。最後明太宗沒有殺他,甚至保住了趙王爵位,傳襲至明終。
朱高煦最初也是用隋煬帝模式,明太宗識破後差點將其廢為庶人,但又是仁厚的朱高熾拼命求情,保住了他的漢王爵位。永樂二十二年(1424),明太宗駕崩,皇太子朱高熾繼位,即為明仁宗。朱高煦一直陰謀奪位,但明仁宗在位僅一年駕崩,沒來得及動手。明仁宗崩後,朝廷宣太子朱瞻基進京繼位,朱高煦在路上伏兵刺殺。這不就是玄武門之變嗎?唬誰呢?朱瞻基繞開埋伏進京繼位,即為明宣宗。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朱高煦在山東起兵。朱高煦雖也無愧為一員猛將,但跟他戰神級的爹爹畢竟不在一個檔次。而明宣宗從小隨爺爺出征,盡得真傳,而且他當了皇帝後還曾親自上陣為前鋒,射殺敵軍,這一點唐太宗、明太宗都做不到。關鍵在於這不也是明太宗用過的老招嗎?明宣宗輕鬆剿滅反賊,朱高煦出降,全家被囚後處死。
明宣宗平定朱高煦叛亂後,明朝進入鼎盛期,確立了長期發展的大趨勢。而且明太宗廢除藩王典軍制度,斷絕了藩王撬動地方駐軍的路徑。朱棣靖難之役時曾邀寧王助戰,並許諾當上皇帝後分一半天下給他,但此諾並未兌現,還將寧王的兵權削奪,移藩至南昌。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第四世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朝廷都沒來得及派兵,地方官只用了四十三天就把他鎮壓了。後來再無藩王動半點反心,都成了國家圈養的寵物。這充分證明瞭明太祖企圖透過社會倒退的方式來解決歷史問題是南轅北轍,也證明瞭明太宗撥亂反正,符合歷史前進的方向。
明太宗透過戰爭搶上皇位,堪稱最惡劣的一次篡位,但在傳位問題上處理得還行,沒有一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