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凡易五姓,終建家國‐‐夏太宗趙德明
從名義上講,西夏只是宋朝的地方官。而且宋朝取消封建領主制,地方官都是朝廷派員,沒有任何私有主權,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而取決於地方上是否已經建立起成熟的公民社會。很多地方部族制度依然存在,部民自覺認同是領主的私有財產,名兼地方官員的部族領主就可以掌控當地實權,建立起事實獨立的王國,夏太宗(趙德明)的一生奮鬥史便是一個典型。
五胡亂華中,漢化匈奴人劉勃勃佔據了今寧夏一帶,恢復匈奴鐵弗部的部族統治,改名赫連勃勃,復稱天王大單於,建國號夏。隋朝非常重視西北的管理,隋煬帝曾親自巡視。本來這個地區漢化程序不錯,已建立起正規州縣,但唐朝濫封節度使,將此地分封給党項族領主,又很快淪為部落聚居區。
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羌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是漢藏語系民族共同的祖先。古羌族源於甘肅、青海一帶,遠古便分化為幾支,其中東向遷徙的一支挺進中原,便形成後來的漢族;南向遷徙的一支散佈高原,便形成後來的藏族。這兩支後來都創造了很發達的文明,滯留在發源地的古羌族反而顯得很落後,党項族便是其中的一支。
唐代在今青海、甘南一代有一個由慕容鮮卑建立的強國‐‐吐谷渾。夏太宗祖上本是歸附吐谷渾的党項酋長,名曰拓跋赤辭。拓跋是一個典型的鮮卑姓氏,應該是吐谷渾國君賜的姓,至於該家族本來的姓氏反而不可考了。後來唐滅吐谷渾,拓跋部轉附唐朝,又賜姓李。黃巢之亂中,拓跋部酋長李思恭(拓跋思恭)隨李克用收復長安,封夏國公、定難軍節度使,領有夏(今陝西橫山)、銀(榆林)、綏(綏德)、宥(靖邊)、靜(米脂)等五州之地,形成一個穩定的領主勢力,傳承三百餘年至宋。
宋初拓跋李氏對宋非常恭敬,企圖做一個附庸領主政權。但宋太宗全面削奪世襲領主,矛盾就出現了。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輕的李繼捧繼為定難軍節度使,宋廷宣其入朝,要將定難軍改造成內地州縣。按理說這種部落轄領不在宋太宗的計劃內,但當時定難軍實力弱小,又逢內訌,只好獻出祖業。然而李繼捧族弟李繼遷逃出銀州,在地斤澤(今內蒙古巴顏淖爾湖)進行煽動,許多黨項部民願意追隨。李繼遷一邊聚集實力一邊試探性地向宋軍進攻,其實他一次都沒打贏,但實力越來越強。儘管宋廷採取諸多優惠政策招撫當地党項人,但部民們從根子上認同拓跋李氏的領主地位,寧可捨棄宋朝的各種優惠,更對成為國家公民不感興趣,就是要去追隨領主,當他們的私有財產。這是社會形態進化的現實,宋太宗不顧現實,強行用他的先進理論套用落後地區,最終釀成苦果。
宋國不準搞獨立領主,而遼可以,於是李繼遷又歸附遼。當然,這主要是借遼抵抗宋朝,遼也正好有意扶植一個勢力牽制宋朝,不但不斷給李繼遷加官進爵,甚至許以公主下嫁。這時宋太宗和趙普這兩位管理學大師卻出了昏招:他們先是放歸李繼捧,想以之對抗李繼遷。結果兄弟倆暗中勾結,聯合打假仗,不斷向各自主子報帳。宋遼都害怕自己養的狗咬不過對方,拼命扶持,就這樣把拓跋李氏這個行將消亡的勢力又培植了起來。李繼遷甚至背著遼又向宋廷投降,宋廷也不察真假就接受了,還賜他姓名趙保吉。這個名字後來只要他一反叛就被削去,但一投降又給他恢復。他本人對姓李姓趙其實並不在意,總之是有點機會就要叛宋,宋軍一來他立馬又投降。但吳曦一叛宋,立即被軍民誅殺,而李繼遷(趙保吉)翻來覆去玩叛變,党項部民卻從不提任何意見。當然,這也就是宋廷明知他不是真心投降,也只得接受的原因。
宋真宗即位後,李繼遷已將大漠以西的部族聚居區全部佔領,定都靈州西平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