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還沒死,你們就在這兒討論繼位?太傷自尊了!而對他們的討論結果趙德昭也難免會心懷芥蒂。不幸的是趙德昭偏偏跑來勸宋太宗:&ldo;您看這仗沒打好就是因為獎金到不了位,現在打敗了,趕緊補發太原的獎金,還能挽回一點士氣。&rdo;宋太宗正有氣沒地方撒,怒吼道:&ldo;你現在還沒當皇帝呢!等你三叔死了,你當了皇帝再發吧!&rdo;趙德昭捱了罵,心裡很難受,又聯想到自己的微妙處境,竟然找把水果刀自刎了。三叔傷心地抱屍痛哭:&ldo;痴兒,何以至此?&rdo;
唉,光義,你還是不成熟啊!
不過也別太小看宋太宗的管理學水平,儘管他對連續攻克太原、幽州自信滿滿,但也沒忘記應急預案,他早已準備好了遼軍反攻時的對策。宋太宗將防線後撤至中唐以來構築的鎮、定、高陽三關,以殿前都虞侯崔翰節制諸軍,李繼隆為都監,並授予他的重要發明《平戎萬全圖陣》,詔令諸將按圖作戰。遼軍獲勝後趁勢反擊,幽雲十六州其實有三州在關南,早就被周世宗所奪,現在要趁機收復,燕王韓匡嗣率八萬精騎向滿城(今河北滿城)撲來。
崔翰等將按宋太宗留下的陣圖列陣以待,但遼軍又不是人工智慧,豈會不根據你的陣形調整自己的陣形?宋將登高觀察後覺得宋太宗設計的這個陣形並不適於此戰,若不變陣很容易戰敗,但如果擅自變陣又是違詔用兵。其實以前將領們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皇帝必須放權給前線將領,由他們根據實情臨場指揮,不可能事事請示。但宋太宗發明參謀本部和陣圖制度,所有戰術都事先議定,擅自改動就是違紀,朝廷還會派出監軍,監督將領不要違詔。不過所幸這次監軍是李繼隆。李繼隆是開國元勛李處耘之子、宋太宗明德皇后之兄,儘管曹彬被譽為宋初第一良將,但那主要是因為他的仁厚,論戰略、戰術其實李繼隆才是第一。李繼隆見諸將猶豫,表明如果變陣失敗,願一力承擔,強烈要求主將變陣。
有了監軍的支援,崔翰果斷變陣。又是一場經典的以步制騎,宋軍各兵種密切配合,大破遼軍,斬首一萬零三百級、馬千餘匹,生擒將軍三人,俘虜三萬餘人,軍器甲仗不計其數。韓匡嗣丟棄主帥旗鼓,連夜逃遁。
滿城之戰讓宋軍士氣復振,但宋太宗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御駕親徵就大敗,而將領擅自改變他設計的陣形卻大獲全勝,這讓偉大的軍事家情何以堪?
此後數年,遼景宗也兩次御駕親徵,意圖收復關南三州。宋軍將領科學指揮,屢次大敗遼軍,最後遼景宗鬱鬱而終。但這些仗都是將領打的,不是宋太宗自己打的。甚至有一次宋太宗親赴前線,走到中途遼景宗已經敗走了。這不行,為了親自大勝一場,宋太宗多次向朝廷提出再伐幽雲,但總被朝議否決。直到雍熙三年(986),在多位好戰分子的支援下,宋廷終於透過了再伐幽雲的決議,史稱雍熙北伐。
這一次宋太宗設計了新戰略,分三路向幽州推進,還準備了一支海軍從後方登陸,伺機合圍。雖然為了避免再次被箭射到,宋太宗沒有親徵,但出兵前親自召開參謀本部會議,擬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曹彬率十萬主力由東路穩重推進,吸引遼軍主力,西路和中路則趁機從太原和飛狐(今河北淶源)進攻,最後全軍會攻幽州。這個方案看起來很合理,而且開戰後實施得也很順利,東路軍吸引了遼軍主力,西路、中路勢如破竹。但東路軍的前鋒李繼隆猛得超出了方案預期,才幾日便陣斬遼奚宰相賀斯,連下數城。宋太宗得報連忙傳令曹彬約束部將持重緩行,按預定方案配合另兩路軍的進度進軍,東路軍才暫駐涿州。
另兩路也取得輝煌戰果,看起來非常嚇人。但耶律休哥不吃這一套,他非常清楚宋太宗的戰略設計,冷靜地制定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