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太祖、宋太宗都是史上重要的帝王,像他們這樣兄弟倆同垂帝範在歷史上彷彿還不多見,但兩兄弟的形象氣質可謂有天壤之別。
首先,從外形上看,一個是大胖子,一個是小胖子。據傳言,有一次兄弟倆去逛廟會,遇到一臺測身高體重的康樂機,遂分別投幣一測體形。趙匡胤站上去,系統提示:&ldo;請勿兩人同時站上本機。&rdo;趙光義站上去,系統提示:&ldo;請勿橫臥在本機上。&rdo;可見體形差異巨大。
按一般經驗,大胖子的性格應該是豁達開朗,溫良厚重,但有時失之精細;而小胖子則是精明善斷,才高謀遠,但有時失之仁善。這兄弟倆的組合其實很恰當,大胖子靠人格魅力贏得了武將們暫時的擁戴,小胖子則抓緊時間變革組織結構,形成長治久安的可持續發展體系。試想如果兩人換個位置,那就很可能是小胖子先把人得罪完,然後大胖子又不能殘酷鎮壓,最後全家死絕。所以宋朝開場,這兩兄弟的搭配可謂非常幸運。
前文反覆強調,解決藩鎮割據、權臣謀逆的正確辦法有且僅有一個‐‐運用組織行為學和公共管理學的科學知識構築更加合理、規範的行政管理體系,所以現在宋太宗要做的並不是再費唇舌證明他的繼位合法與否。
首先,核心問題當然是軍權,尤其是藩鎮軍權。
五代其實都對節度使問題做了大量研究,但中唐以來開演的節度使割據大戲似乎並未落幕,宋朝建立後原後周節度使李筠、李重進可以據戍鎮反宋就說明他們保有反對朝廷的能力。節度使如果只有募兵權還不夠,是唐玄宗讓節度使兼任採訪使,有了財力支撐才能割據一方。周世宗號稱精選禁軍,奪走了藩鎮的精銳部隊,宋太祖則號稱集資,把藩鎮的富餘錢糧收走。但這些都是一次性效果,兵抽走可以再練,錢調走也可以再收,關鍵還在於抑制藩鎮自我再生的長效機制。趁周世宗和宋太祖改革後藩鎮暫時處於虛弱,宋太宗進行了歷史節點級的重要改革。
這個問題要分軍事指揮體系和地方財政體系兩個方面。
先說指揮。周世宗以殿前司作為全軍指揮中樞,但最終被殿前都點檢篡位。其漏洞就在於趙匡胤作為殿前都點檢,既有調動軍隊的最高軍權,同時又直接率領軍隊,軍隊裡甚至有大批中高階軍官是他的結義兄弟,這不是在促成非正式組織的建立嗎?所以宋太宗改組殿前司,將最高軍權劃歸樞密院,隔斷調兵和帶兵權。
樞密院本是唐朝的內宮機構,樞密使由宦官擔任,職能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樞密使的崛起本意是制衡中書令,五代以來發展成實際上的宰相,統領政事,周太祖篡位前便是後漢樞密使。宋太宗所設樞密院則是一個掌管最高軍權的文職機構,這似乎和尚書兵部很像。但事實證明以六部之一掌管軍國大事執行力偏弱,何況中唐以來三省六部逐漸虛化,國家對軍隊的控制力也就跟著虛化了。所以宋太宗將樞密院作為和中書門下(唐宋中央政府)平級的機構,並稱二府。樞密院的正副長官與中書門下的副官參知政事同為執政,相當於副相,是國家最高一級常務委員會成員,參與國家最高決策,並非單純只管軍事。這樣,樞密院的地位得到提高,但同時也更融入行政體系,皇帝和宰相對樞密院的掌控也更直接、深入,到南宋甚至形成了宰相兼樞密使的常例。樞密院長官大多由文官出任,和軍隊沒有私交,有時也會有軍功卓著的武將晉入樞府,但除曹瑋、童貫等極少數極為尊崇的名將短暫破例外,再無任何人能以樞密兼領軍鎮,儘量做到公有軍權和領兵實務的分離。
宋太宗又廢除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職務,殿前都指揮使司的職能僅限於御前禁衛。同時將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拆分為步軍司和馬軍司,一般以步軍司駐守京師,馬軍司拱衛京畿。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