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匡胤要當皇帝了,這時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國號叫什麼?
以前有人篡位前是漢王,所以新朝叫漢朝;有人是唐國公,所以叫唐朝。那趙先生呢?真不好意思,在下是平民,沒爵位。於是大家開動腦筋,趙平民的最高虛銜是檢校太尉,但總不能叫太尉朝吧?再看,他的武銜是歸德軍節度使,那叫歸德朝?不是這個意思,歸德軍的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古稱宋州‐‐好,就叫宋朝!
宋這個國號的產生似乎已經在告訴大家,這不會再是一個貴族帝國,而將是一個平民化的新社會。
趙匡胤即為宋太祖,改元建隆。周恭帝降為鄭王,還柴姓,符太后改稱周太后,移居西宮。百官皆有封賞,原後周的行政班子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範質等人繼續為宋朝宰相。似乎除了換個國號,真的什麼都沒發生。
宋取代後周恐怕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秩序最好的一次改朝換代‐‐沒有君臣勾心鬥角,沒有權臣相互殺戮,甚至連最基本的縱兵劫掠都沒有,受點損失的只有那些收到訊息逃出開封的空頭。新皇帝發個公告,全國上下跟著換個logo,就ok了,生態環保低碳到了極致。以往有人篡位,必須經過長期積累,往往是家族幾代甚至十幾代持續積累才結出碩果。比如曹魏,別以為曹操是白手打天下的,曹氏、夏侯氏可是漢初功臣曹參、夏侯嬰的後代,歷經四百年積澱,終才鑄就權柄。不過五代的情況著實又很特殊,不能積澱久了,積澱得久只能被人宰而已。漢晉以來長期的門閥貴族社會體系早已凋零,現在臺上只剩下兩種人:一種是戰場上浴血立功的武將,一種是考場上題名入仕的文官。而就算他們能憑自身才能權傾一時,也很難傳承後世,形不成穩固的家族勢力。所以,到最後中國人發現,所有的漢唐舊族都已經被歷史清退,最終只能由一個平民來建立新朝。
但一個平民要從億萬人中脫穎而出又何其不易,宋太祖的成功也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和運氣成分。嚴格地說,他根本算不上權臣,實力比他強的大有人在,周世宗選擇他出任殿前都點檢正是看中他沒有實力,結果他還是透過陳橋兵變登上帝位。
一個實力並不太強的歸德軍節度使能憑一次表演就登上帝位,一方面要靠他的影帝才華,一方面這確是一次經典的策劃,幕後導演也功不可沒。後世很多人喜歡把宋太祖和後周太祖黃袍加身混為一談,認為是五代武人擁立篡位的共同模式,但實則有很大差別。
第一,郭威是後漢權臣,不篡位反而有點說不過去。趙匡胤的實力在後周恐怕排不進前五,很多人(周世宗、範質等)根本就沒想到他還會篡位。
第二,郭威其實在主觀上未必真想篡位,他當時應該確實是被貪圖擁立之功的部下強行擁立。而宋太祖完全不然,他和擁立的人顯然早已達成默契。
第三,郭威事出倉促,而趙匡胤則經過了精心策劃。澶州兵變是契丹襲擾北方邊境,所以派郭威率兵禦敵,然後這些兵強行擁立了他。契丹這次軍事行動在許多史料上可尋,並非捏造。而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在任何史料上都找不到遼出兵的記載,趙匡胤篡位後便宣稱這次遼、北漢聯合出兵的大型軍事行動自行退散了,很顯然邊警非實,就是為了給他一個機會把兵帶出去上演兵變罷了。而從後來叛軍入京的井然有序來看,顯然早就策劃停當,組織完備。
完整地看陳橋兵變,從邊防告警,到趙匡胤帶兵出城,到兵將擁立,到約法三章,到有序進京,到更有序的改朝換代,無一步不是經過精心策劃並有序實施的。所以宋太祖篡位並非靠強大的實力,很大程度上是靠陳橋兵變這個經典的策劃。
中華帝國怎麼決定誰當皇帝
這個題目或許有點大,可能有人已經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