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次是透過大力宣傳醜化他人,美化自己。除了唐高祖被刻畫成庸碌無為的廢物,唐太宗的敵人包括隋煬帝、李建成、李元吉等也都遭到極大醜化。唐太宗就算不能掌控史官,但他可以開動強大的國家宣傳機器,對史實極盡刻畫渲染之能事,讓後人接受先入為主的印象。中國人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正史情結,一方面又熱衷於野史演義,官方有一套嚴格的正史系統,民間也有一套非常自由的野史系統,只要好玩兒,連孔子私通南後這種事也編得出來。唐太宗巧妙地繞開正史的春秋之筆,在野史上下大力氣,先為自己立起一座千古聖君的豐碑,讓大家在主觀感情上先入為主,喜歡上他這個人,就會下意識地對他產生美化傾向,刻意迴避甚至為他的諸多劣跡強行辯護。當然,要做到這一步不僅要力氣下得大,還得要有條件。唐太宗真的運氣很好,太宗系列勢力非常強大。宋明兩朝的太宗在很多方面與唐太宗頗有共通之處,需要透過吹捧他來達到一些現實政治目的。唐太宗的宣傳攻勢在他們手中接力千餘年,終於在中國人心中深深地烙下了&ldo;唐太宗是聖君&rdo;的烙印。
三、誇大其詞的大唐盛世
貞觀、開元是不是盛世?大唐帝國的文治武功是不是很偉大?當然是!但這也在唐太宗以及宋明兩朝的過分吹噓中變了味兒。
首先說文治。前文說評價唐朝盛世不能看資料,那正是因為這組資料實在慘不忍睹,三百年都沒能恢復隋朝鼎盛時期的水平。不過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歷史的必然,但唐太宗對隋朝進行了嚴重的醜化,對唐朝的恢復性增長進行了嚴重的誇大。
唐太宗其實沒有做出什麼創造性工作,貞觀時期經濟增長是亂世終結後的自然恢復過程,並非他的治國之道真有多麼過人之處。
唐朝的文化不可謂不繁榮,但一個真正具有文化軟實力強大的時代不僅僅有文學家就夠了,還必須要有偉大的思想家才能升華。歷史上文化發達的主流王朝都有&ldo;節點級&rdo;的大哲鴻儒鎮世,先秦諸子百家自不必說,漢有董仲舒、王充,宋有程頤、程顥、朱熹、周敦頤,明有李贄、王陽明,連晉朝都有鮑敬言這種&ldo;無君論&rdo;的先行者,唐朝有誰?韓愈?柳宗元?不是我不尊重兩位前輩,客觀地說,兩位在跟宋朝第二級別的幾位思想家共同組成的唐宋八大家中也不敢說頂尖吧,更遑論程朱了。所以,唐朝的文化雖然發達,其實缺乏升華,嚴格地說也只能算是一種淺層次的浮華。在當時文化層次還很低的外國人看來,唐朝是和漢晉宋明一樣偉大的文化大國,其實就像螞蟻看籃球和地球一樣大一個道理。
至於著名的魏徵,實際上他和唐太宗也是相互利用。魏徵本是李建成的人,唐太宗故意重用,並要求他故意做出一副諍臣的姿態,以顯得自己胸懷博大。這樣,唐太宗利用魏徵打造善於納諫的明君形象,魏徵則利用唐太宗成就一代諍臣的美名。唐高祖手下有一位大臣蘇世長非常喜歡直言進諫,但唐高祖對他說:&ldo;你並非真心進諫,無非是以直諫博取美名罷了。&rdo;此事正史有載,可見當時已有這種風氣露頭,魏徵不過是一個成功的發揚者罷了。而唐太宗的虛情假意終究也要露餡,他晚年皇位穩固,無須再假裝納諫之態,遂冷落了魏徵。魏徵死後,唐太宗還撕毀與他的兒女婚約,甚至推翻了魏徵的墓碑,顯然是忍了這老傢伙很多年,死了終於忍不住,爆發了。
而要體現太平盛世,最俗套的方式就是罪犯少,幾乎所有史書都不忘記載貞觀四年(630),全國只判了二十九個死刑犯,由此引發了一樁令人陷入深思的哲學故事。據《資治通鑑》講,貞觀六年(632),全國共有三百九十(有史料稱二百九十或二百九十九)個死刑犯在押等候明年秋後問斬。唐太宗說秋後還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