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祖上是隴西一帶豪族,永嘉之亂晉室南渡,北方一片混亂,胡漢各族有實力的紛紛自立為王,隴西李氏便自立為涼國王,但畢竟勢力弱小,很快被鮮卑政權收編。宇文泰立西魏八柱國,隴西李氏的李虎便是其中之一。李虎之子李昞娶獨孤信之女,也就是隋文獻皇后的姐姐,生李淵。
西魏、北周的政治鬥爭非常激烈,八柱國目標太大,下場普遍不好。楊堅當北周相國時,鬥爭已趨於白熱化,人人都怕站錯隊而不能自保,這時李氏耍了一個兩全的手段:李虎第四子李璋參與了宇文招等五王謀刺楊堅的行動,但第七子李蔚之子李安又主動告發四叔。這樣無論宇文招贏還是楊堅贏,李氏都會犧牲一房子嗣,但整個李氏就能夠保全了。正是靠著這些手段,李氏才如履薄冰地把一個唐國公爵位傳到了李淵。
史載李淵體有三乳,七歲襲爵,性格非常好,又是隋文帝外侄、隋煬帝表哥,深受重用。但隋煬帝猜忌嚴重,有一次李淵生病,隋煬帝不問病好沒有卻問能不能病死。李淵知道隋煬帝已經在盼他死,非常害怕,只好學當年的隋文帝,低調做人並假裝沉湎酒色,以避猜忌。
隋煬帝明爭暗鬥登上帝位,繼續隋文帝的事業,大舉建設義倉、長城、大運河、大興府等基礎設施。這些工程從長遠來看都有利於國計民生,但在當時確實過多地佔用了國力。大業八年(612),隋煬帝親徵高句麗(今東北地區的渤海族政權),史載出動大軍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稱二百萬,後勤人員更不計其數。這次遠徵雖然談不上大敗,但空耗國力無數收效甚微。就在隋煬帝回師途中,楊素之子時任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濬縣)叛亂。儘管楊玄感很快被鎮壓,但點燃了導火索,一個繁榮富強的隋王朝突然間烽煙遍地,其狀之烈,甚至不亞於五胡亂華。
突然出現這麼多叛亂,充分說明大家造反之心已經忍了很久。傳統史家和小說家看法差不多,認為是隋煬帝昏庸暴虐使民不聊生。這似乎和胡亥無道以至於秦亡有點類似,但我並不支援某一兩個人的昏庸就能造成一個龐大帝國整體崩潰的觀點,我們還是要從更高的角度來探討。
秦亡是因為走到了社會形態巨大變革的時代節點,飛躍後遭到舊勢力反噬,隋朝也是同理。隋文帝出身關隴漢族門閥,但楊忠並不是八柱國家之一,楊氏頂多算關隴門閥中的第二集團,只是因為一些機緣巧合才當上皇帝。隋文帝壓制貴族,力推平行化公民社會,這首先遭到南朝世族的反對,其次關隴門閥貴族集團內部也極為不滿。那就是說全中國的門閥貴族都很不滿,不滿積蓄到一定程度再遇到大徵高句麗這個導火索就會爆發出來。造反的人當然都要打著弔民伐罪的旗幟而不會自稱是為爭權奪利,唐人也會極盡醜化隋煬帝之能事,久之人們就會真以為隋朝是被人民起義推翻的。事實上,隋末戰爭進行到深入,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確實有大量破產農民參加造反。但很顯然,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想反隋,也不是隋煬帝造成了民不聊生,恰是這些趁勢作亂的貴族門閥點燃亂世,民眾才陷入逼上梁山的境地。
隋末第一個起兵的是楊玄感,弒殺隋煬帝的是宇文化及,而最後獲勝的是李淵,其他造反的基本都是地方官,顯然都不屬於民不聊生的範疇。連現代歷史書都說隋末亂世是農民起義,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李密、翟讓的瓦崗軍。李密也絕不是農民,而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後代,論成分跟李淵好像沒什麼區別。李密本人更是楊玄感的刎頸之交,參與了黎陽叛亂,楊玄感敗後才被迫去當了農民軍首領。翟讓也不是什麼農民領袖,而是隋東都法曹(政法委書記),因犯罪當斬,才起兵叛亂。至於梁朝宗室蕭銑、馬邑富豪劉武周、蘭州富豪薛舉,真沒誰是吃不起飯被逼反的。
所以,無論怎麼誇大隋煬帝的昏庸殘暴,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