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第1/2頁)
何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馬皇后聽說這件事後,就對他說:&ot;陛下當初一人舉事,尚得天下,鄭謙家千餘人,倘若舉事,不是太容易了嗎?!&ot;
他腦袋嗡地一下,準備殺掉鄭謙,於是,又把他找來問道:&ot;你把家族治理得這麼好,有什麼訣竅嗎?&ot;
鄭謙還不知道大禍已臨頭,只是老實地回答道:&ot;沒什麼訣竅,只是不聽妻子的話罷了。&ot;朱元璋一聽,哈哈一笑,把他放回家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朱元璋對馬皇后是很重視的。也正如他後來非常重視李淑妃一樣。但要死時,他仍然對李淑妃不放心,即使李淑妃不是那種喜歡幹預朝政的人。如果馬皇后這個時候還在,朱元璋肯定也會像對李淑妃那樣對待這位結髮妻子。
因為,現實是殘酷的,中國歷史走到了明朝,留下太多的歷史經驗教訓了。朱元璋秉承的是&ot;小心駛得萬年船&ot;,畢竟,他的接班人的確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容不得他出現半點差錯。
接班人:朱允炆
朱元璋挑選接班人的方式很奇怪,他繞開了兒子,直接挑選了一個孫子。當然,他的精神很正常,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舉動來,跟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一直被他寄予厚望的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哭成了淚人,險些就暈死過去。他一直苦心&ot;改造&ot;的接班人突然就沒有了,他朱家江山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已經六十五歲的他,在經歷了無數次戰爭後,身體已經明顯不行。他和以前朝代的皇帝不一樣,並非迷信丹藥可以長生不老。他很現實,人總有一死,並且對他來說似乎就要不遠了。
同年,他跟大臣們商量準備再尋找一位帝國接班人,有人建議皇四子燕王朱棣是最合適的人選。朱元璋也考慮過此人,但是,他對這個長期在北方守衛邊疆的兒子瞭解得不太透,只知道這個兒子跟自己很像,當機立斷,冷血無情,骨子裡流的的確是他的血液。
他對朱棣讓明帝國走得更遠並沒有多大信心,父子二人缺少交流,朱元璋又是敏感多疑的人,所以大臣們對朱棣的良好評價並不能使他動心。但他的確找不出另外一個兒子讓他放心地去死。
當他把欲立朱棣為太子的事情試探性地拋給大臣們時,翰林學士劉三吾立即提出,此事萬萬不可。劉三吾考慮的是,如立皇四子,那麼將皇二子、皇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被封為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都手握重兵,一旦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當劉三吾把理由講完,朱元璋點了點頭,同時陷入了沉思。這個時候,他忽然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洪武九年(1376年),一個叫葉伯巨的官員上書指責朱元璋執政的三個問題:第一,分封王太多;第二,用刑太繁;第三,求治太速。那時,他還不會料到自己提出的問題竟然成了整個洪武時期的政治基調。朱元璋的剛猛治國曾被太子朱標否定過,朱標說,有桀紂之君,必有桀紂之民。那個時候,朱元璋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居然找來朱標,讓他把一根布滿了荊棘的棒子握在手裡,並且說,我所做的一切是讓你握好這根棒子,所以,棒子上的刺必須要清除。朱標到死也沒有領悟到父親的苦心,可晚年的朱元璋卻有了一點領悟。帝國經過他對內外的剛猛治理,此時已基本鞏固。他已經將亙古未有的極端皇權主義貫徹得徹徹底底。那麼,他需要的一位新上任的皇帝應該以&ot;仁義&ot;為旗幟抓基礎建設,而不能像自己那樣治理國家。可朱棣太像自己了,不可能讓這樣的一個人繼承帝位,把江山搞得血雨腥風。
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朱元璋繞開了兒子,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