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第1/2頁)
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二聖&rdo;耶?其實只有一聖。
上元元年的年底,武則天經過深思熟慮,拿出了一整套新的改革方案,她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全盤改造這個國家了。
這就是她給高宗的上表‐‐著名的&ldo;建言十二事&rdo;。
這十二事,並不是朝中瑣事,而是涵蓋了國家各方面事務的大政方針,從中可以看出:武則天現在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她的所思所慮,已有了聖明君主的格局。
&ldo;建言十二事&rdo;的具體內容是:
1勸農桑,薄徭賦;
2免除三輔一帶百姓徭役;
3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
4在全國各地禁止浮巧;
5節省功費、力役;
6廣言路;
7杜讒言;
8王公以下皆習《老子》;
9父在為母服縗三年;
10上元以前勛官以給告身者無追覆;
11京官八品以上者增加俸祿;
12 百官任職已久、才高位下者,得以晉階升遷 。
這十二條,歸納起來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國強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籠絡百官,四是提高婦女地位。
四海之廣,何為根本?
武則天縱有千條錯誤,但惟有國之根本她看得準,抓得也很牢。
歷代君王,自誇英明的比比皆是,沒有幾個人肯承認自己是無能的。但是,英明不英明,只有一條檢驗標準‐‐民是否富?國是否強?
皇帝的政治新衣可能年年有,但是如果沒有這一件,那不過就是就跟愚民開玩笑。
用這一條來檢驗武則天,她起碼是現代的所謂&ldo;心裡裝著老百姓&rdo;的執政者。
她步入政壇後,風波迭起,頗不平坦,耗費了很多心力來應付局面,但是太宗之魂從沒有離開她的頭腦。武則天自始至終把富民強國作為頭等大事來完成。
在她和高宗聯執政時期,大唐從戰後恢復期進入蓬勃發展期,國力漸盛,人口激增,萬民樂業。這個因素,才是武則天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她的智謀、權術、心計,固然是她縱橫政壇的利器,但即便是一個絕頂聰明的政治家,如果他漠視民意,或敢於倒行逆施,那是早晚都要被民眾情緒這個&ldo;覆舟之水&rdo;所掀翻。
勸農桑,薄徭賦,這就是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的根本。無論何時,&ldo;牧羊者&rdo;都必須愛惜羔羊。老百姓的負擔多少,看似與在上者的穩定無關,而實際上,民不堪賦役索取之累,是歷代所有皇朝滅亡的原因或導火索,無一例外。
武則天在第二條中提出的免&ldo;三輔地&rdo; 徭役,是指免去長安一帶的京兆、馮翊、扶風三地人民徭役。京畿百姓負擔本來就很重,那幾年,關中又多有災年。所以這一條,顯然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ldo;惠民措施&rdo;。
在她的執政過程中,像這樣把目光投向底層疾苦的事例多的是。
關中在咸亨元年(670年)遭大災,連續發生旱、霜、蟲災,民間多有流離失所的兒童。在武后的推動下,高宗有詔下,準許民戶領養年十五以下不能存活者,也可以讓他們幹活,但不得為奴婢,這樣好讓窮孩子們有個活路。四年後,又有詔下,要求把這些當年收容的難童放歸原籍,各家還要給夠他們衣食。
而對於一般饑民,則準許他們去其他州縣&ldo;逐食&rdo;(討飯),又下令轉運江南租米來賑濟難民。
永隆二年(681年),中原因遭水災發生嚴重春荒,武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