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第1/2頁)
雲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帝繼位一月,後宮嬪妃只有梅妃秋寒月和雲妃阿七。
朝臣諫言新帝廣納女子入宮,繁衍子嗣,被燕簫駁回。
幾天後,應武原所求,燕簫賜寧妃諡號,尊號皇貴妃,銘刻妃陵。
後宮不能無後,放眼天下,後宮凋零,大概只有燕國最甚,只有兩人,後位給誰不言而喻。
自從白玉川死後,牽一髮而動全身,朝中不動刀槍,但卻釜底抽薪不少白玉川餘黨,正在朝臣一籌莫展之際,燕簫卻增派賢能委以重任。
那麼多人,並非都是花拳繡腿,滿腹空論,而是貨真價實的有才之人,接替官位,不見慌亂,反而遊刃有餘,讓一眾老臣驚訝不已。
如此上路,對官位如此熟悉,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定是有心之人悉心栽培多時的成果。
老臣詢問燕簫,這才得知,燕簫早就有心剿滅白氏一派,但想到人員眾多,為了避免到時候官位虛空,這才提前防範,廣納賢才,並根據每人的才能逐一進項分配教習,所以這才有了今日這番成果。
眾臣聽了,紛紛齊呼萬歲大才。
燕簫環視眾人一圈,這才慢條斯理道:「想出此計的人不是朕,而是朕的后妃。」
朝臣心一突,似乎覺察到了什麼,太子妃首先排除,她怎會幫助帝君對付其父白玉川?寧妃嬌蠻成性,還沒有那個才;梅妃太過默默無聞,不會是她;原本眾人以為是顧紅妝,但帝君說了,那人是他的后妃,這麼說來,獻出此計的人只能是雲妃了。
「皇上,那人可是雲妃娘娘?」有朝臣小心翼翼開口。
「確實是雲妃。」燕簫喝茶的時候,不動聲色的掃了眾人一眼。
有朝臣心思通透,驀然跪在大殿之中,神情激動:「皇上,此乃大燕之福,雲妃大才,又育有皇長子,功過千秋,皇后之位舍雲妃其誰?」
「臣等奏請皇上立雲妃為後。」一群朝臣齊刷刷跪在地上,高聲諫言。
燕簫眸色半斂,借著喝茶動作遮掩住嘴角笑意。
七月末,新帝燕簫立雲妃為後,其子燕京為皇太子,與民同慶,大赦天下,免稅兩年,百姓無不對帝後感恩戴德。
登後大喜,並未給鳳夙帶來多少歡欣,她一直不注重這些身外之物,又怎會關注頭銜上的改變?
但有關於帝後佳話,卻開始傳進民間,稍加改變,就成為了傳奇。
聽說,帝君每日下朝後必定陪新後煮酒論天下。
帝宮笙樂不斷,宮人說那是帝後在琴簫共舞。曾有人遠遠目睹,說不出來的驚艷,帝後皆是一身白衣,帝君琴音宛如繾綣如畫,高山流水;皇后舞盡繁華,姿態絕倫。
民間,說書先生講的惟妙惟肖,唾沫亂飛間,卻不知道有一個面色醜陋的女鬼正站在他身後,冷冷的看著他。
那鬼,不是綠蕪,還能是誰?
榻眠,帝後同閱
更新時間:2013-11-16 1:38:23 本章字數:3285
初秋天氣潮潤,濛濛細雨,帝宮九重天宛如一幅上佳旖旎畫卷,有著數不盡的詩意。
走過了初春楊柳拂堤,盛夏蒼穹紙鳶,初秋塵埃落定,亂世天下,燕國得保三年安寧,處處可見一派祥和,似乎仰臉望天,便足以痴笑成呆。
鳳夙每日煮酒沉睡,書墨茶香,淺醉度流年,劉嬤嬤幾次三番看不下去,想要規勸,終是沉沉嘆息一聲,就此離去了。
三孃的離去,不僅改變了鳳夙,也改變了阿筠。
昔日頑皮孩童,一夕間沉斂寡言了許多,看向鳳夙的眼神,總會在不經意間就溢滿了傷心和難過。
阿筠還小,並不曾入住東宮,跟鳳夙一同居住在深宮內苑。
鳳夙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