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場火燒連營,決定了整個戰局的成敗,不但摧毀了叛軍的軍心、士氣,同時也加劇了楊諒的敗亡。然而立下大功的屈突通卻飽受非議。
彈劾屈突通的奏疏如雪花一般送到了楊廣的案頭,彈劾他的文武盡有,他們的理由無非就是這是內戰,交戰雙方都是同族,而屈突通卻燒死十多萬同族,著實是殘暴殘忍之極,不僅殺戮過重,還有傷天和,最好是一律要求楊廣處死屈突通,以儆效尤。
楊素和前方各將聽了這個訊息,盡皆大怒,聯名上疏,力保屈突通,說屈突通放的這場大火加快了楊諒的滅亡,減輕了己方將士的傷亡,其功理應重賞;至於死去的十多萬人,全都是反朝廷的叛軍士兵,哪怕死光,那也是他們咎由自取,何必憐惜?再說了,屈突通只負責放火,哪會想到死這麼多人?若是現在處罰有功之將,不但是賞罰不明,而且令將士心寒,輕則動搖軍心、助長叛軍氣焰,重則會影響整個戰局。所以彈劾屈突通之人,要麼是妒忌其功,要麼是別有用心。
楊廣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哪會因為十幾萬叛軍而處罰自己的功臣?若是今天處罰屈突通,日後誰還願意為他賣命?如今有了前方將帥這份聯名奏疏,第二天早朝便拿來與朝臣據理力爭,本以為這些叫囂處死屈突通就此罷休,不料只是短暫的安靜之後,這些臣子連楊素也彈劾了,指責楊素收買軍心將心、圖謀不軌。
就在楊廣焦頭爛額之際,楊集的奏疏及時送達,他的奏疏別開生面,名叫“告滿朝公卿書”,內容也不是為屈突通求情,而是密密麻麻的羅列叛軍將臣的出身和姓名:關隴趙氏趙子開和趙十住;關隴賀蘭氏賀蘭宜和賀蘭友、關隴梁氏梁菩薩和梁修羅、關隴豆盧氏豆盧毓和豆盧懿、關隴張氏張伯英、關隴侯莫陳氏侯莫陳毅、關隴喬氏喬鍾葵、關隴韋氏韋道正、太原王氏王世宗和王聃、河東薛氏薛純和薛粹;劉嵩、劉建原姓獨孤……最後說,死在大火中的十多萬叛軍,七成以上不是大隋子民,而是來自幷州各大莊園的奴隸、莊丁、護院。
楊廣看完這份“告滿朝公卿書”,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屈突通燒掉的“人”,除了少數是某些人的子弟門生以外,多數是某些人冷冰冰的鉅萬財富。
俗話說“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而屈突通這一把大火,都不知殺了多少人的“父母”了,難怪這些人對屈突通恨之入骨、喊打喊殺,難怪楊素說彈劾屈突通的人“別有用心”,難怪楊素不但鎮不住這些人,反而遭到這些人反告一狀。
眼見滿朝公卿尤在喋喋不休的告屈突通、告楊素,楊廣也懶得廢話了,直接讓長秋監楊安把“告滿朝公卿書”當眾念出。
滿朝公卿聽了這份匕首一般的“告滿朝公卿書”,一下子全部熄火了,紛紛對那些令祖宗蒙羞的家族敗類口誅筆伐,並且大義凜然斥責一通,然後當朝宣佈:自今天起,便將不孝子弟、家族敗類逐出門戶,號召天下共誅之。
楊廣高高在上,他也不說話,只是冷冷的看著這些“忠臣”醜態百出的表演,噁心得他差點把隔月飯都吐了出來,當這些忠臣表演完畢,再冷笑的問著如何屈突通。
這些“忠臣”立馬翻案,對著屈突通就是一通誇,紛紛表示理應重賞,彷彿楊廣不重賞,他們就要長跪不起的死諫一般。
楊廣屈從大勢,“只好順應人心”,“勉為其難”的冊封屈突通為左武候將軍、授予正四品勳官上輕車都尉,賞縑二千匹、金銀各千兩。
散朝過後,楊廣飛快的給楊集寫了一封回信:若是逮到楊諒,便代表他和楊諒私下相會:只要楊諒願意把一切信函交出來、願意把支援他造反的臣子供出來,他仍然當楊諒是弟弟,讓他富貴終老。
楊廣現在非常需要這些通敵者的書信、楊諒的口供,他需要用這些東西來逼關隴貴族就範,實現遷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