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黑羌、雪山羌、白水羌安身立命之所名叫合川穀,西北方是西傾山東麓、北方是白嶺山、東方是白水南岸,與合川最便捷的聯絡通道只有南方這條路。
在合川穀南方十里之外,是一條寬約三四里的平坦山路,這也是三羌用來防禦拓跋寧叢的重點要塞;每到他們和拓跋寧叢起矛盾的時候,都會在軍堡之上駐紮三千兵馬。正是得益於這條易守難攻的特殊通道,三羌這才免遭拓跋寧叢吞併之厄。但現在有了隋軍這個共同大敵,三羌把要塞上的軍隊都調去南方與楊集對峙了,從而使山路兩側的軍堡空了下來。
三更時分,韋雲起帶著兩千多名三羌勇士埋伏在要塞之前的叢林之內。
韋雲起出自關中名門韋氏,其家族和杜氏一樣,都是關隴士族的代表,韋氏從西漢至今,已經繁衍了數百年,衍生出來的各房各支盤根錯節,近幾十來,韋氏因為韋孝寬的興起得以強盛。但是隨著韋孝寬、韋世康和韋洸的先後去世,韋氏這些年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韋氏家族如同其他大家族一般,他們在五胡亂華之時分裂成了兩支,一支繼續留在關中,另外一支逃去了南方,但後來又回了北方,族內稱之為南支;而留守北方這一支,隨著北魏漢化而漸漸步入權力高層,韋孝寬便是屬於留守這一支的代表。而南渡那支因為失去根基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沒落,雖然他們後來回來了,可是家大業大的北支生怕南支威脅自身地位、利益,所以在南支北歸之際,沒有給予一絲一毫的資助,任由南支淪落為庶民階層。
韋雲起便是南支中的一員,他之所以成為預備官員,與北支、與家族沒有絲毫關係。他是憑藉真正事考上來的,之後又得吏部尚書牛弘賞識,這才當上了通舍侍人。
但是從個人能力而言,韋雲起哪怕是在人才濟濟的涼州總管府,也是屬於頂尖之流,論起軍事水平、戰略眼光,便是專精於某個領域的虞世南、蕭瑀、王琮等人也是遠遠不如。
這一次,楊集讓他前來聯絡黑羌等三羌,目的是兵不血刃的解決党項這個國中之國,即便是戰爭無法避免,也儘量把戰爭規模縮小,免得雙方出現大損失。
韋雲起收服五部之後,信心大增,便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使這場戰爭打不起來,但他知道拓跋寧叢若是不死,是很難達到這個目的,於是他先派人將自己到來的訊息透露給拓跋寧叢,而後將三羌的留守青壯拉到這裡埋伏。
這是因為韋雲起知道以拓跋寧叢目前的處境,他除了和大隋為敵之外,已經別無出路了,而他為了打好這一仗,必須將党項上下擰成一股繩,不然單憑他那五部兵力,毫無勝算可言。一旦他知道黑羌與朝廷眉來眼去,一定會來解決這個內憂。
以拓跋寧叢目前的境況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帶支精兵北上,然後把他韋雲起殺死在黑羌寨子之內,迫使黑羌與他一路黑到底。
至於殺黑羌酋長楊烈,諒他拓跋寧叢沒那膽子,只因他現在承擔不起內亂的代價。
“韋禮曹,拓跋寧叢到底來不來啊?”時間漸漸到了五更,這也是夜色最濃之時,可一旦過了這個時間段,夜色就會變得稀薄,楊烈眼見敵人久候不至,心中有些著急了起來。
“拓跋寧叢是個老奸巨沒有的狐狸,他知道怎麼做才對自己有利,如果他聽到我在的訊息而不來的話,證明他已經有了撤離之心。”
韋雲起看了看天色,天已經快亮了,然而在前方蹲點的朱粲還沒有任何動靜訊息,這也令他對自己判斷產生了一點動搖,但是想到合川是拓跋寧叢老巢,大量老弱婦孺成為了他的牽絆,不是說撤入山中就能撤的,於是又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就在此時,朱粲帶著幾名侍衛跑了過來,低聲說道:“韋禮曹,前方弟兄送來訊息,說是巡邏隊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