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邽縣本來還有些泛青的春小麥,經過連續烈日的連續暴曬,開始慢慢變黃了,大風一吹,層層疊疊的麥浪嘩啦啦作響,一棵果沉重的麥穗不斷隨風彎腰點頭。
麥子雖然還沒有完全熟透,可是農夫不會等麥子完全成熟才收割,只因收了這一茬之後,他們還要抓緊時間再種一回莊稼,以保田地可以再收一次。
在一片片麥田之上,到處可以見到冒著烈日搶收的百姓,麥田中的男女老少都彎著腰,用手鋒利的鐮刀沿著前方的麥浪一路收割過去。
還有一些半大的孩子跟在大人的後面,他們用備後的繩索把大人割好的麥子捆紮得整整齊齊、結結實實,然後大汗淋漓的搬到停在田邊的平板車上,這些孩子生怕熟透的麥粒掉落在地,在搬動之時,都小心翼翼的。
當田邊的一輛輛牛車、馬車裝滿麥子垛子,便嘎吱嘎吱地行走在轍印深深的黃泥路上,駛向了遠處的村莊,而趕車的漢子拿著鞭子跟著車走,他們一邊走、一邊還以高亢的聲音唱著歡快的民歌。
村前寬闊的曬穀坪,經過百姓們長年累月的夯打,早就平整如鏡,收割好的莊稼垛子都擺在坪子之上,麥穗和豆莢都被烈日曬得焦脆,十幾名手執槤枷的漢子分成兩排,面對面地拍打、縱橫移動;雙方將槤枷舉落整齊一致、你上我下、彼起此落,噼噼啪啪的節奏彷彿是一曲最動聽的音樂。
還有人趕著牛馬,拖動著圓溜溜的大石棒在滿地莊稼上來回地碾壓,麥粒和豆子就在槤枷拍打、石棒碾壓中紛紛脫落,等把這些踩爛的粟秸豆杆揀開,地面上便是人們辛辛苦苦得來的糧食。
曬穀坪旁邊的樹蔭下歇著十幾衣衣色各異的漢子,正有說有笑的看著打穀子、簸箕除塵,從衣飾上看,他們顯然這都不是本村之人。
為首的青年正是奉命調查元善的李大亮,他準備從民間開始,決心不與任何一名地方官員打交道,先暗中打擦一番,以免秦州上下包庇、相互遮掩,因此帶著十名王府侍衛,以關中商人身份回到了上邽縣。
他雖然仍舊只是衛王府的私人幕僚,可畢竟是和楊集一起長大的人,接觸到的都是中樞之事,他的起步點、眼界眼光、所知之事遠遠超過白丁一般的尉遲恭、魏徵、凌敬,況且他已經跟著楊集在涼州混了一兩年時間,是以他雖不在官場,卻深知官場的許多門道。
當然最重要的是楊堅為了讓楊集儘快成熟起來、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封疆大吏,不間斷的把一些重大的案件的副本送給楊集學習,讓他知道地方貪官的慣用伎倆,李大亮等人有了這些案例參考,不僅對貪官汙吏五花八門的作案方式知之甚詳,而且學到不少對付貪官汙吏的本事。
李大亮知道貪官在地方的慣用伎倆是巧立名目增加苛捐雜稅,奪百姓財富為己用,這一點,很容易從民間查到,如果怨聲載道,那麼地方官員絕對有問題;高階一點的貪官要聰明得多,他們一般不會壓榨苦哈哈的老百姓,而是以不法手段挪用朝廷下撥的救濟錢糧、貪汙工程錢糧、盜取官家之財。
他曾經看過一個案件,就是上一任蘭州刺史、長史、司馬因為在糧食上做手腳,從而鋃鐺入獄的。他們不僅高抬糧、削弱官錢購買力,還在穀米之中加入大量糠麩,用溫水攪拌泡脹之後,再以上等好米出售。
這等大案實非一兩個人可以操作,一般都是相關官吏和牙儈、糧商共同完成,簡而言之就是官商勾結。
而蕭瑀等人在涼州懲的貪官汙吏,多是盜取朝廷之財、貪救濟錢糧,更惡劣的是朝廷明明減免百姓賦稅了,可是有些地方官員照收不誤,而這些收上來的賦稅,理所當然為貪官所得。
手中有這麼多案件為依據,李大亮相信秦州如果真有問題,他一樣可以抓到真憑實據。
李大亮此時正和一名老者站在樹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