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素等臣子都從中華殿走了,楊堅卻叫住楊廣和楊集,會面場所也換到了旁邊的御書房,涼爽明亮的房間裡只有他們三個人。
楊堅喝了一口茶湯,沉聲問道:“金剛奴,你上疏說要把涼州總管府降為行臺尚書省,這是怎麼一回事?”
隋朝除州縣兩級以外,地方還有兩類臨時機構:一是行臺尚書省,相當於尚書省在地方的外派機關,總包攬某個區域的軍政事務,凡管轄內的州縣皆受其節制,事權極重,但性質上更偏向行政,這是“省”級行政單位的雛形。二是北周設定的區域性軍事管理機構——總管府,大總管相當於後世的某某省軍區、中小總管府相當於後世地級市軍區,本身是純軍事機構,可是時至今天,大總府逐漸由純軍事性質轉向兼管軍民兩政的職能,簡而言之,就是漢朝的九州州牧府、唐朝的節度使,由於側重於軍事,地位和名分遠比行臺尚書省高,權力也大的驚人,所以大總管府大總管一般只有親王擔任,跟諸侯國幾乎沒兩樣。
楊集上奏的述職報告,便提出把涼州總管府為涼州行臺尚書省,一方面是總管府的權力太大,一旦楊諒如史上那般造成,楊廣定然廢除這東西;另一方面,楊集是希望以涼州為例,把省級行政單位固定下來,然後朝廷適當給各省處理本省事務的權力,免得天下各州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往朝廷上奏,這加劇了朝廷工作量不說,還使效率大為降低,至於各省的尚書令是不是做大,倒不用擔心,只因大隋王朝擔任的任期制,期滿不升則平調,時間也就三四年而已,若是省級主要官員交叉著轉換,根本形成不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網路。
此時聽到楊堅詢問,楊集肅然作答:“大總管府是朝廷吸取監軍為禍的教訓,所以但凡有大戰發生,出征大將都會領行軍大總管之職,十幾個州的軍政要務皆在大總管一人之手,無人鉗制,任由大總管自由發揮。我得授予涼州大總管之職位,成為涼州最高軍事統帥,能夠任意調動涼州境內的所有兵馬、糧草、軍事物資。怎麼打、如何打皆由我一言決定,權力大得離奇;若是僅僅為了作戰而臨時設定自是無妨,可是長期設定的話,我擔心大總管府會形成一個個強大的軍事體系,一旦朝廷對地方掌控力不足,定然會出現主弱臣強的不利局面,搞不好會成為不受朝廷控制不遵號令的‘北魏六鎮’。為免大總管長期在一個地方擔任要職,形成不受朝廷控制的軍閥,我建議將大總管府改為臨時性的作戰機構,只有到大戰時啟用,大戰過後,朝廷就收回大總管的職位和權力,這樣既能避免監軍為禍的弊端,又能杜絕大總管割據一方而自立。”
看了神色開始變得嚴肅,並默默沉思的楊堅一眼,楊集繼續說道:“至於行臺尚書省,則是以處理某個區別政務為主的權力機構,主要官員權力不大,只要嚴格遵照不規避本州、同族不能在同一個州任職、屆滿離任、主要官員交叉輪換的官制,行臺尚書省的主要官員便形成不了欺上瞞下的不法團伙,況且又有御史司隸臺官員不定期明察暗訪,所以行臺尚書省即便有貪汙受賄事件發生,但危害也不會大到動搖國基的地步,朝廷只要將御史司隸臺運用得當,行臺尚書省的官員甚至連貪汙都不敢。而大隋幅員遼闊,有的州刺史上奏某種變故時,奏疏要一個月以後才到京城,等朝廷批覆回去,離變故發生之時也有四十多天,屆時,朝廷的批覆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我認為行臺尚書省很有必要長期設定,適當的給予一定的權力,這樣就能及時處理治下各州的突發變故,將危害掐死在萌牙之前。”
楊堅和楊廣默不作聲,皆是陷入了深思,楊集對“大總管府”的言論,卻使他們想到了漢之州牧、北魏之軍頭。而楊集身為涼州大總管,不僅坦率的提出“大總管府制度”的缺陷和危害,而且還主動請求降低自身許可權,這分態度可謂是珍貴之極。
雖然他們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