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後,這支軍隊將以魏、宋、韓三國的利益為根本,負責討伐任何膽敢侵犯三國利益的敵對勢力。
而在此基礎上,魏、宋、韓三國簽署了『百年結盟協定』,承諾在長達百年之內的時間內,魏、宋、韓三國相互扶持、相互協助,共進共退。
不得不說,雖然宋國的體量比不上趙國,但魏宋韓三國的百年同盟,仍然在中原掀起了一股不亞於當初『三晉聯盟』的聲勢,唬地秦國頻繁與趙國、楚國會晤,希望儘快達成戰略同盟,以對抗魏宋韓三國同盟。
刨除無暇他顧的燕國,以及魯國、費國、衛國等存在感薄弱的小國,整個中原已呈現兩極格局。
論實力,秦趙楚一極自然要穩勝魏宋韓一極,可論團結,前者則遠不如後者。
當然,究竟這場抗衡最終誰勝誰負,那還得打過才知道結局。
魏王遫九年下半年,就在蒙仲前後出使韓國與趙國的期間,秦國國相穰侯魏冉經韓國返回秦國。
回到秦國後,魏冉便加促了吞併義渠國的行動。
蒙仲知道,待秦國徹底吞併義渠國,徹底消滅掉這股威脅秦國的內患後,秦國必然將再次掀起戰爭,攜趙、楚兩國,對魏宋韓三國發動圍攻。
而這場戰爭,或許就能決出當今中原的霸主。
第450章 諸國紛爭(一)
魏王遫十一年,秦國已堪堪吞併義渠,秦王稷遂與楚王熊橫再次相會於穰,隨後又於中陽再次約見趙王何,協商出兵討伐『魏宋韓三國同盟』的大計。
得知此事後,屈原聯合昭雎、莊辛,極力抵抗,但最終仍鬥不過把持國政的令尹子蘭,在子蘭的勸說下,楚王熊橫再次站在了秦國這邊。
魏王遫十二年,秦國幾次與韓國商量函谷關的歸屬卻不能得,遂派上將白起,攜王齕、胡陽、嬴摎等將領兵出陰晉,攻伐韓國佔據函谷關,理由是函谷關乃秦國顏面,不可假手於人。
秦將白起知道他一旦進攻韓國,蒙仲立刻就會帶兵來援,因此在這場戰爭中,白起下令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奪回函谷關——畢竟函谷關乃出兵韓國的兩條兵路之一,函谷關被韓國所佔,秦國在攻打韓國的這件事上,等於是廢了一條手臂,因此函谷關必須收回。
在白起的嚴令下,秦軍付出了很大代價,終於將函谷關攻破,韓軍退守宜陽。
果不其然,蒙仲此時正於潁陽、潁陰一帶操練二十萬三國聯軍,問訊立刻提兵十萬前往韓國宜陽。
但有意思的是,秦國這次目的明確,白起在攻下函谷關後,並不乘勝追擊攻打宜陽——可能他覺得即使打下宜陽也未必守得住,索性就扼守函谷關,據關不出。
見此,蒙仲遂以宜陽為據點,發動針對秦國的討伐。
鑑於蒙仲身兼魏宋韓三國大司馬的特殊地位,全權負責對抗秦國的戰爭,許可權極大。
他命魏將公孫豎、魏青、竇興、晉鄙從西河郡發起進攻,又命韓將韓足、韓驍等人攻打武關,再加上身在宜陽的他自己,對秦國發動整整三路的討伐。
為了分擔壓力,秦國請楚國討伐魏國的方城,又請趙國討伐魏國的鄴城,但遺憾的是,楚國的上將昭雎很快就在宛方之地被方城令蒙遂擊敗,倒是趙國的廉頗、韓徐等人,對魏將唐直所扼守的鄴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然而在鄴城遭到進攻的情況下,大梁卻毫不驚慌,絲毫沒有調蒙仲返回的意思,而是直接從國內調兵支援鄴城。
且兩個月後,宋國亦遣軍司馬蒙摯率三萬軍隊支援鄴城。
當時,平原君趙勝問廉頗道:「廉司馬能否攻下鄴城?」
廉頗點頭說道:「宋國軍隊支援鄴城前,我能攻下鄴城;宋國軍隊來援後,我亦能……但我不敢下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