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有當既用眼睛去看、也用手去觸控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才是「堅白石」。
然而,這三者的「名(名稱)」是不同的,能夠說這三者其實是不同的物體麼?
惠子的思想,即是研究物的「名」與「實」,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ps:公孫龍的「離堅白」論,就是割裂了惠子的堅白論思想,詭稱「白石」與「堅石」是不同的物體,哪怕它們事實上同時出現在一件物品上。】
總的來說,惠子的「堅白論」還是比較簡單樸實的。
相比之下,他提出的「合同異論」,那涉及的就廣泛的多了。
惠子認為世上事物本身就有「同一」與「差別」的相對性。
他曾說過:「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拿馬來喻,凡是屬於馬這一類動物都包括在內,這就是「大同」;而其中黑馬、白馬、大馬、小馬等等又有差別,這就叫「小同」。
由此他得出了「萬物畢同」的結論,這樣就把相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事物都抽象地統一起來。
說到「合同異論」,就不能不提惠子的《遍為萬物說》,這是《合同異》論著的基礎。
據說當時在惠施與諸辯才於樹底下高談闊論時,有一名叫做「黃繚」的辯者曾提出一個問題,詢問惠施「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假思索予以解答,且事後將這段回答記錄下來,即《遍為萬物說》。
事後惠施將這篇論著派人送往摯友莊子手中,美其名曰求斧正,實際無非就是向向莊子炫耀一下。
誰讓惠施這位「辯遍天下無敵手」的辯者,卻始終在莊子面前屢屢吃癟,幾乎沒有取勝的時候呢?
莊子在收到惠施的《遍為萬物說》後,去除糟粕,將惠子的十個命題保留了下來,即《歷物十事》,記載於莊子所著的《天下篇》。
《歷物十事》包括:
其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大到極點的東西已無外圍可言,稱之為『大一』;小到極點的東西已無所包容,稱之為『小一』。)
其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
其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其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太陽剛剛正中就同時開始偏斜,各種物類剛剛產生就同時意味著已走向死亡。)
其五: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其六:南方無窮而有窮。
其七:今日適越而昔來。
今天到越國去又可以說成是昨天來到了越國。
其八:連環可解也。
連環本不可解但又可說是無時無刻不在銷解。
其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我知道天下的中心部位,可以說是在燕國的北邊也可說是在越國的南方。
其十: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廣泛地愛護各種物類,因為天地間本來就是沒有區別的整體。
名家的「名」,就是指概念。
比如說「正午」,它就是一個概念,當人報辰人喊出「正午了」這話時,其實就已經是下午了。
而接生婆喊出「孩子出生了」的時候,這個嬰兒其實已經在死亡了。
相比較晦深的道家思想,名家的學論讓莊子的弟子們感覺有趣,因為名家有許多有意思的辯論命題。
於是在莊子當日授業之後,諸子仍感覺意猶未盡,便在院內相互討論,討論名家提出的這些有趣的命題。
而讓莊子頗感驚訝的是,他的弟子蒙仲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