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尤金·羅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雖如此,但奧斯曼帝國當下面臨的一大國內挑戰,是如何動員其疲於戰鬥的子民去迎接這場帝國600年以來最危險的一次戰爭。由於利比亞和巴爾幹戰爭的失敗,為避免參軍,適齡男子都紛紛逃離帝國。1913年,南北美洲接收的奧斯曼移民數量比前幾年增長了70。據美國的領事館人員稱,前來的移民大多數都是為逃脫國內兵役的年輕男子。1914年上半年,隨著即將開戰的流言四起,奧斯曼帝國年輕的穆斯林、基督徒以及猶太人更是加快移民步伐,直到政府下達全國動員參軍的命令,並禁止適齡男子離開帝國,移民勢頭才得到了遏制。[2]
8月1日,戰爭大臣恩維爾帕夏的動員電報貼滿了帝國的各個角落。各級城鎮官員將該通知張貼在公共廣場與清真寺門前。負責張貼海報的人員大聲疾呼:&ldo;參軍囉!參軍囉!符合條件的都去當兵囉!&rdo;所有年齡在21至45歲之間的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都必須在5日內向最近的徵兵辦公室報到。地方官員應&ldo;敲鑼打鼓,喜氣洋洋&rdo;,鼓起民眾參軍的熱情,不得&ldo;垂頭喪氣或無視動員命令&rdo;。[3]
然而,當政府首次宣佈參軍動員時,縱然樂隊鑼鼓喧天,官員強顏歡笑,都不能打消籠罩在阿拉伯村民心頭對此次戰爭的不祥之感。黎巴嫩南部一個名叫納巴泰的村莊裡,一位什葉派穆斯林文職人員在1914年8月3日的日記中,記錄下了當時公眾的沮喪氣氛:大夥都被(全國動員的)訊息弄得心神不寧,焦躁不已。
他們一批批聚集在公共場所,彼此都感到困惑不解,彷彿末日審判就要來臨。有的想逃‐但往哪裡逃呢?有的想躲,但也無處可去。然後我們又聽說德國與奧地利結成了一派,而戰爭的另一方是協約國。這更令我們害怕了,似乎警示著未來即將有一場腥風血雨襲來,無論是我們辛勤耕耘的良田抑或是乾涸龜裂的荒地,都將被它吞噬殆盡。[4]
類似的反應在帝國其他地方也有記載。8月3日,阿勒頗的商店因參軍動員全部歇業。一位居民如此描述當時的狀態:&ldo;整座城市都瀰漫著不安的氣氛。&rdo;黑海港口城市特拉布宗的美國領事這樣記載道:&ldo;全國動員的命令宛若晴天霹靂。&rdo;雖然逃避兵役會被處以死刑,但仍有許多年輕人寧可冒死躲藏也不願參軍,因為他們認為加入奧斯曼軍是必死無疑。[5]
在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有一位公告傳報員在每個街區大聲宣佈參軍動員的指令。大家都叫他&ldo;看守老爹&rdo;(bek&edil;i baba)。白天,看守老爹給左鄰右舍送水,晚上他負責巡視街區。起火時他先拉響火警,戰爭來臨時也是他最先為大家宣佈動員決定。
艾爾凡&iddot;奧爾加記得當時他父親響應看守老爹的場景。參軍動員從1914年夏天便已開始,奧斯曼帝國正式參戰後,動員程序便加快了,甚至一些超齡男子也被徵入軍隊。當時,奧爾加與父親頂著11月的寒流,目睹看守老爹在街角的路燈下,向聚集的人群&ldo;高聲喊出了這個驚人的訊息&rdo;:&ldo;生於1880年到1885年的男人必須在48小時內向徵募中心報到,否則當即處決!&rdo;
奧爾加家族的一位成員喊道:&ldo;這什麼意思啊,看守老爹?&rdo;
&ldo;打仗!戰爭!你不知道咱們國家跟人家開戰了嗎?&rdo;他吼道。[6]
首都的徵募中心裡擠滿了前來報到的適齡男子,個個都一臉惶恐。忙碌焦躁的官員向平民憤怒地吼著指令,民眾就像一群牲口,飢腸轆轆,走投無路,麻木不仁。被徵的人要幾天後才能正式入伍。一旦分配好部隊,他們便要回家收拾行李與家人道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