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尤金·羅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遠離衝突的世界另一端,澳大利亞人與紐西蘭人對這場爆發於歐洲的戰爭,反應之積極絲毫不亞於任何英國人。澳大利亞當時的在野黨工黨領袖安德魯&iddot;費希爾,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承諾,澳大利亞將支援英國作戰&ldo;直至耗盡最後一兵一卒、一分一厘&rdo;。1914年8月初,澳大利亞聯邦動員了澳大利亞皇家軍團,紐西蘭亦召集了紐西蘭遠徵軍。他們共同組建的軍隊被人稱作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軍團,簡稱澳新軍團。
早在布林戰爭(1899至1902年)時,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就曾派遣軍隊支援英軍。然而,那次異國作戰的經歷絲毫未能幫助澳新士兵直面一戰的血雨腥風。布林戰爭時,共有16萬名澳大利亞士兵被派往南非,只有251人陣亡;更多(總共也只有267人)死於疾病等非戰鬥減員。紐西蘭軍的死傷率也基本相同:6500名戰士中只有70人死於戰鬥,23人死於意外,另有133人死於疾病。布林戰爭的經歷使兩國人民踴躍報名參軍,他們對未來的探險和異國之旅充滿期待,並篤定地認為最後都能衣錦還鄉。[24]
澳新軍團包括騎兵隊與步兵團,大部分騎兵隊的志願兵都來自鄉村,騎著自家馬匹前來報到‐一戰中約使用了1600多萬匹馬。這些士兵可以選擇登記自家馬匹入伍,一旦馬匹透過檢驗便能得到30鎊報酬。此後,這匹馬就為軍隊所有,它們被烙上政府標識,其中不少印在馬蹄上。一匹被騎兵稱為&ldo;替補&rdo;(reount)的戰馬必須達到嚴格的標準:閹馬或母馬,年齡在4到7歲之間,肌肉發達,不高於152掌寬,狀態良好,且不懼戰火。澳大利亞一種名叫&ldo;新南威爾斯&rdo;的馬是純種馬與輓車馬的混血後代,符合上述標準。[25]
紐西蘭遠徵軍士兵來自全國各地,背景也是五花八門。他們之中有農民、手藝工匠、牧羊人、叢林居民、文職人員、教師、股票經紀人以及銀行家等,不勝列舉。他們參軍是因為朋友都來了。對於其中一些人而言,戰爭不過是一場大冒險;而另一些人參戰卻是出於對英國的熱愛。他們之中沒人瞭解未來即將面臨的戰鬥是多麼兇險,在經過6周的訓練後便紛紛準備啟程。特雷沃&iddot;霍爾姆登,一位來自奧克蘭的年輕律師,記得他與同伴從位於一樹山(one tree hill)的訓練營行軍至港口等待渡船的情形:大批奧克蘭人都來目送我們離去。儘管多數看客是高興他們終於可以擺脫眼中的一些混混了,但我們都覺得自己天生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我對行軍非常自豪,也樂在其中。整個過程當然很戲劇性也很令人鬥志昂揚,一路上樂隊敲鑼打鼓,彩旗飄飄,我們……從自己所熟知的世界而來,登上了船,穿過女皇碼頭的那道鐵門,駛向了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彼岸。[26]
由於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人口較少,因此參戰的軍隊規模也有限。1914年時澳大利亞人口總數約500萬,紐西蘭則只有100萬。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的澳大利亞男子,或21至40歲的紐西蘭男子,身高5英尺6英寸及以上,體格健碩者方有資格參軍。截至8月,澳大利亞已招募到19 500人(17 400名步兵,2100名騎兵),由將近900名軍官統領。紐西蘭遠徵軍共有約8600名士兵與3800多匹馬,除了1400人被派去佔領德屬薩摩亞,其餘計程車兵都在3周之內整裝待發。[27]
由於報導稱有德國海上部隊在南太平洋一帶活動,運兵船隻受其影響也延誤了到港時間。雖然志願兵在9月底就已訓練完畢,但10艘運兵船直到10月16日才從惠靈頓起航,中途由一艘日本戰船與兩艘英國艦船護送。弗蘭克&iddot;霍爾姆登與1500人及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