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第1/3頁)
過江小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軍艦
清朝初年,為了防備鄭成功,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開始禁海。當鄭成功率水軍收復臺灣後,清政府採取了更加嚴厲的遷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30‐50裡造成沿海大片無人區。1684年康熙皇帝解除了禁海,可是到1717年又恢復禁海,規定造雙桅五百石以上的船均要治罪。清王朝想透過控制民船的速度,利於水師巡查,同時船小了很難遠航,從而達到不準&ldo;通外&rdo;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無疑嚴重阻礙了中國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展。 由於清王朝的錯誤政策,到了鴉片戰爭前夕,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其水師只配備了小型船七、八百艘。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額定了四類戰船:即趕繒船、水舟居船、雙蓬船、快哨船。1800年趕繒船被雙蓬船所取代,此後雙蓬船幾乎佔全水師船的一半。 (1)趕繒船: 明、清沿海漁船,雍正五年(1727年)後被列為清軍水師主力戰船的定式。長2133米,寬547米,深1826米,分1924艙,板厚810厘米。雙桅,二鐵錨,四木錠,配櫓2支,船工15人,水兵20人,排水量近90噸。 我國南北洋和長江下游水師的主力戰船多為趕繒船型。大中型趕繒船長七丈一尺至十丈八尺五寸,寬一丈七尺九寸至二丈二尺九寸,深六至八尺六寸,分十九至二十四艙,板厚二寸六分至三寸二分;龍骨為松木,三段接成,和船板用杉木,梁用椐木。雙桅、雙舵,二鐵錨及四木椗,大櫓二支,頭梢一支。一船配備船工十四五人,水兵二十人左右。大型的趕繒船載重一千五百石。 (2)水舟居船: 清閩、浙沿海運輸船,曾改為戰船。長26米,寬68米,深215米,板厚7厘米。 (3)雙蓬船: 又稱同安舟古船,原為福建同安建造的沿海優良運輸船,改為戰船時在舷牆頂上加裝女牆及檔板,缺口處設定炮位。雙桅,四櫓。船長1985米,寬5米,深138米,排水量4805噸。當時造價白銀進6000兩。 (4)快哨船: 這是一種雙桅帆船,每舷配置10多把槳,主要用於巡邏,哨戒,由於槳帆並用,故航速較快,因此常用於追捕走私船。這種船在各地的名稱不盡統一,有稱為艇船、哨艇、快船、快蟹。總長275米,船體長2275米,型寬579米,型深217米,排水量1035噸,每舷配槳15支,主要武器是裝在托架上的大口徑抬槍。 當時兵船配備火炮10門左右,一般為幾百斤至千餘斤的中小型鑄鐵炮,射程300400米。火炮多用泥模鑄成,炮身多有蜂眼,極易炸膛。膛內加工不光潔,故射擊精度很差。兵船上還裝有大量的投擲火器,甚至還訓練水兵使用弓箭。直到1872年,兵船上才完全廢除了冷兵器。(編輯:張召儒) 歐洲在15世紀初出現裝有火炮的風帆戰船,1455年,英國建成總督號四桅炮船,裝有225門小型火炮1520年,又建成大哈里號戰船,排水量1000噸,裝有火炮21門,口徑60_203毫米1637年,建成海上統治者號戰船,排水量1700噸,裝有100門火炮1797年,美國建成的憲法號戰船,排水量1576噸,裝有火炮44門到了19世紀,風帆戰船又得到進一步發展,最大的風帆戰船排水量6000噸,裝有大中口徑火炮100門以上 當時按排水量和火炮將風帆戰船分為六級:一至三級稱戰列艦,排水量1000噸以上,在兩或三層甲板上裝有火炮70_120門四至五級稱巡洋艦,排水量500_750噸,在兩層甲板上裝有火炮40_64門第六級稱輕巡洋艦,排水量300噸,在單層甲板上裝有火炮6_30門
風帆戰船
利用帆具依靠風力推動的船。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的帆船艦隊時代,帆船是組織艦隊和商船隊的基礎。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帆船僅用作小噸位的運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