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1/3頁)
呂思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事理論] 《隋唐五代史:最有分量的中國斷代史工程(出書版)》作者:呂思勉【完結】
編輯推薦
最有分量的中國斷代史工程
易中天最為尊崇的史學大師‐‐呂思勉
制度革新,政策開放
社會、文化蓬勃發展的全盛時期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發展的高潮
名人推薦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歷史學家嚴耕望
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餘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錢穆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 ~ 1957)
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15歲入縣學,16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於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後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有《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呂著史學與史籍》《文字學四種》《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傳世。
第一章 總論
論史者率以漢、唐並稱,其實非也,隋、唐、五代,與後漢至南北朝極相似,其於先漢,則了無似處,何以言之?
先漢雖威加四夷,然夷狄之入居中國者絕鮮,後漢則南單於、烏丸、鮮卑、氐、羌,紛紛入居塞內或附塞之地,卒成五胡亂華之禍。而唐代亦然,沙陀入據中原,猶晉世之胡、羯也。蕃、渾、党項,紛紜西北,卒自立為西夏,猶晉世之氐、羌也。而契丹雄據東北,與北宋相終始,亦與晉、南北朝之拓跋魏極相似,一矣。漢有黃巾之起,而州郡據地自專,終裂而為三國,唐有黃巢之起,而長安之號令,不出國門,終裂而為五代十國,二矣。不特此也,漢世儒者,言井田,言限民名田,法家則欲行均輸,管鹽鐵,初猶相爭,《鹽鐵論》賢良文學與御史大夫之爭是也。至新莽遂合為一,田為王田,兼行五均、六筦是也。功雖不成,其欲一匡天下,措斯民於衽席之安,其意則皎然也。而自魏、晉以來,人競趨於釋、老,絕不求矯正社會,而惟務抑厭其本性,以求與之相安。本性終不可誣也,則並斯世而厭棄之,而求歸於寂滅,為釋、老者雖力自辯白,然以常識論之,豈不昭昭如此耶?常人論事,固無深遠之識,亦鮮偏蔽而去實際太遠之病,順世外道之所由立也。夫舉一世而欲歸諸寂滅,是教社會以自殺也。教社會以自殺,終非社會所能聽從,故至唐而闢佛之論漸盛,至宋而攘斥佛、老之理學興焉。然宋儒之所主張者,則以古代社會之組織為天經地義,而強人以順從古代之倫紀而已;人心之不能無慊於古道,猶其不能無慊於今日之社會也。而宋儒於此,亦惟使人強抑其所欲求,以期削足而適履,此與言佛、老者不求改革社會,而惟務抑厭人之本性者,又何以異?此又其若相反而實相類者也。世運豈真迴圈耶?非也。世無不變之事,亦無驟變之物,因緣相類者,其所成就,亦不得不相類,理也。然則自後漢至於南北朝,與夫隋、唐、五代之世,其因緣之相類者,又何在也?
人性莫非社會所陶甄,今世社會學家言:人類已往之社會,大變有四:曰原始共產社會,曰奴隸社會,曰封建社會,曰資本主義社會。原始共產之世,遐哉尚已,吾儕今日,僅得就古先哲人追懷慨慕之辭,想像其大略而已。我族肇基之地,蓋在江、河下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