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手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小弟,你久居雲隱宗內,想必對宗內的情形瞭如指掌。」
那吳塵修為雖然遠高於不二,言談卻十分客氣:「不知李掌門脾性如何,又有什麼喜好。」
原來,這個吳塵是想拜在李青雲所屬的復興院下。
「吳兄客氣了。」魏不二道:「掌門素來和善,宗門之內無人不曉。但我入宗良久,卻沒聽旁人說過他有什麼特別的喜好。」
相處雖不久,不二倒是十分喜歡吳塵這謙和良善的性子,又大抵與他說了些李青雲的好話,正善院的情況,有弟子幾位,等等。
二人在修為上雖有境界之差,但仍以兄弟相稱,這其實道家的傳統。
在宏然界道修一派中,信奉的是道法自然的觀點,講究「道非死物,道無常道。」
也遵循「應循時而變道,循道而變行為」的道理,也就是人的物性不同,其歸根求真方式也不相同。
故而,不似儒家一般,非要設立一個基本的行為準則。
具體到修士間的稱謂方面,也不像儒家那般刻板嚴規、崇尚禮儀、講究尊卑,也不似魔修那般弱肉強食,強者為尊。在儒修和魔修的規矩裡,但凡修為有差,就得前輩晚輩規規矩矩的稱呼。
哪怕你曾經是別人的長輩,一旦修為被超過,也得改換稱呼,尊為前輩。
在道家修士之間,則全憑個人的心性領悟和修士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感受。
兩個道家的陌生修士相遇,即便是對方是悟道境的大神通修士,自己只是開門境的初學弟子,也可以只憑道法自然的感悟相互稱呼,叫一聲道友也無人指責。
覺得對方年長,叫一聲前輩也好,兄臺也行,老伯也罷,都是沒有死規矩的。
當然,在同一宗門之內,又或者有師承關係的修士之間,也常按照師承尊長的因果,相互尊稱師叔、師伯、師兄、師弟之類。
「哼!」
魏、吳二人聊得熱絡,一旁的林鏡月卻不大高興了,一聲冷哼罷了,斜著眼向不二瞧過來。
「林道友,」吳塵只以為二人說話,怠慢了她,連忙拱手說道:「我們三個一同入宗,也算是三生有幸。日後大家便是同門手足,以師兄妹相論,還請多多關照。」
「同門手足?」林鏡月道:「你叫我與這開門境的小輩以同輩相論?」
吳塵一時蒙掉,不知如何去接下茬。
魏不二向著林鏡月微微一笑,把吳塵拉了過來,小聲道:「她原出自儒家,規矩太多,還是少說為妙。」
「哦,怪不得,」吳塵恍然大悟,又有些奇怪:「她一個儒家弟子,怎麼跑來拜道家的山頭了?」
「那我不知曉了。」
二人又借著話題,聊起了道修和儒修在修行法理之間的差別。
其實,不二對此所知甚少,僅限於皮毛一層。
倒是吳塵在入道年久,懂得更多一些,旁徵博引,叫不二良有收穫。
過了不知多久,二人聊得倦了,吳塵忽然抬起頭來:「也不知掌門和諸位院主商議得如何了?」
不二聽了,暗自嘆氣。
其實,在李青雲同意將不二納入宗門之後,他便帶著木晚楓準備的厚禮逐個去了各座分院。
當然,顧乃春的合規院和寶慧的碾冰院,他是未曾去的。其中緣由卻不必說了。
只可惜,因身份低微,不二並未能見到各位院主,只好讓各院值守弟子帶了話。
說起收納入院,各院主都傳話願意考慮。但不二奉上禮物,個個皆是婉拒了。
「看時辰,也該差不多了。」
不二望了正前方,眼前是座幾十丈高的大殿,琉璃瓦頂,紅玉砌牆。
殿前立著八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