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3年,日軍潛艇擊沉了3艘重要的美國海軍艦船,它們是:驅逐艦&ldo;亨利&rdo;號,潛艇&ldo;石首魚&rdo;號,護航航空母艦&ldo;里斯康布灣&rdo;號。&ldo;里斯康布灣&rdo;號是 11月24日在吉爾伯特群島被擊沉的,這是直到1945年7月被日軍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軍艦。到戰爭結束前大約兩個星期,日軍潛艇&ldo;i-58&rdo;號擊沉了美國重型巡洋艦&ldo;印第安納波里斯&rdo;號。
1943年底,美國潛艇最終得到一種可靠的魚雷,並開始用於對付敵人的軍艦。
三、美軍潛艇魚雷的改進
因為各國海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曾預言,在未來戰爭中他們將派遣潛艇獨立與水面艦艇對抗。加之,自從主力艦都加裝了舷側重型裝甲以後,人們就設想用一枚魚雷在船體下面引爆,將遠比打擊一條船的舷側更加有效得多。從此之後,英國、德國和美國發展了磁性引信,並希望將其用以在敵艦下面引爆魚雷。在實際研製中,他們經常失敗。而此時美國魚雷使用的觸發引信也是經常失效。
如果有足夠資金用於試驗的話,美國觸發引信的缺點在戰爭開始前很久就能暴露出來。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當每枚魚雷價值大約10000美元的時候,紐波特魚雷試驗所只能在預算十分緊縮的情況下進行試驗。所以,試驗用的彈頭都是不能引爆的。如此進行的試驗除了陀螺駕駛儀和蒸氣推進裝置以外,沒有取得別的進展。
美國的馬克6型磁性引信是靠鋼製船體附近的磁場明顯地不同於地球的磁場而引爆的。這種引信應該在魚雷距艦船下部10英尺或少於10英尺的地方引爆,但是,許多魚雷在給定適當深度或在靠近目標下方處透過時都沒有引爆。例如&ldo;棘鬣魚&rdo;號潛艇發射了13枚魚雷,但是一發也沒有爆炸,因此受罰。為此,仍在西南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任職的洛克伍德將軍實施了一連串的試驗,使發射的魚雷穿過一張設在水中的魚網,根據網上的窟窿測定,魚雷航行的深度比給定的深度平均要深 11英尺。軍械局最終承認實戰彈頭比試驗用的彈頭要重,因此配用實戰彈頭的魚雷航行的深度要比給定的深度要深。
上述的缺點被糾正以後,魚雷便可在接近水面的深度航行,但磁性引信往往一進入目標水平磁場就引爆,結果是引爆過早。潛艇艇長們透過他們的潛望鏡觀察到這些爆炸,常常誤以為是魚雷命中了目標。但越來越多的試驗資料證明,&ldo;馬克-6&rdo;型引信在任何深度都是失敗的。曾經為改進這種魚雷作出貢獻的克里斯蒂將軍則不承認這些試驗資料。他的西南太平洋艦隊潛艇在一段時間裡還照舊使用&ldo;馬克-6&rdo;型引信。但是,此時任太平洋艦隊潛艇指揮官的洛克伍德將軍,終於在1943 年6月底,下令撤消裝配磁性引信。此後,他的潛艇艇員們仍依靠較簡單的觸發引信。
這個決定恰到時機。此時美國已經進行了一年半的戰爭,英國和德國也確認他們在戰爭初期研製的磁性引信尚有一些缺陷,於是果斷地停止使用它們。
停止使用磁性引信的美國潛艇艇員們,此時對他們的攻擊目標發射需要直接命中的魚雷,並依靠觸發引爆。提前引爆的數字降了下來,但不引爆的數字卻升了上去。軍械局把責任推給潛艇指揮官們,是這些指揮官操縱著潛望鏡並大聲下達射擊諸元將魚雷瞄準目標。全體艇員們失去了對於他們的艇長的信任,以至一些艇長在難堪和沮喪中提出申請調動到另外的崗位上。&ldo;黑鰺&rdo;號艇長,海軍少校勞倫斯&iddot;達斯皮特卻沒有這樣。他在遠距離上,從一個不利的角度用兩枚魚雷擊中了1艘大型的捕鯨加工船。然後他操縱&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