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國人以為他們這些被繳了械的軍艦將被扣在一個中立港內,作為和平條約簽定前他們的良好表現的抵押品。但他們得到命令駛向斯卡帕灣。英國人和法國人雖然在如何寫和平條約方面分歧很大,但卻一致同意不再將這些軍艦還給德國人了。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海軍將被裁到6艘前&ldo;無畏&rdo;級戰艦、6艘輕型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所有其它德國軍艦將根據達成的處理辦法成為協約國的財產。德國海軍的所有正在進行的建造專案應馬上停止。德國人在當時和以後都不能擁有潛艇。
在斯卡帕灣的德國人雖然得不到可靠及時的訊息,卻知道自己國內的同胞堅決反對這一條約.而且他們還感到如果不能馬上簽署條約,協約國就想重新開戰。他們決心不讓這些軍艦用於針對自己祖國的戰爭,就悄悄地鬆開艦上的海水門,開啟水密門。1919年6月21日,協約國最後通牒令的最後一天,英國護衛分艦隊駛出了斯卡帕灣。這支分艦隊不過是出海去搞打靶訓練,德國人卻以為是重新開戰的證明,旗艦&ldo;埃姆登&rdo;號發出了統一訊號,各艦艦長馬上命令開啟海水門。幾乎還沒等留在灣裡的英國人明白過來,德國軍艦就在其停泊處沉沒了。
這一行動現在回顧起來頗為壯烈,但當時卻引起英法公眾輿論的極大憤怒。就好象一個罪大惡極的罪犯搶在死刑執行之前偷偷服用了一劑氰化物。作為應得的懲罰,德國被迫又交出它剩下的5艘輕型巡洋艦、30萬噸的浮船塢和42萬噸的挖泥船、拖船和起重船‐‐這實際上是它寂靜的港口中所有的船隻。
二、戰後建設規劃
德國艦隊及其瓦解對美國海軍建設的政策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建立一支相當於或優於德國或日本艦隊(二者都被認為是強大的)的海軍一直是美國的長期政策,&ldo;僅次於英國的&rdo;海軍已是戰前的目標了。戰後幾十年裡,在美國海軍根據自己的需求所做的估計數中,日本艦隊總是佔優勢。另外,由於美國不僅需要海軍力量保衛大西洋海岸,而且太平洋中也需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所以人們公認美國海軍必須比其潛在的太平洋敵對國的海軍更為強大。
和美國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也比以前更為強大了。而美國在參戰期間,把它的造船力量大多用在反潛戰所需要的驅逐艦和其他護航艦上了。日本正在加緊完成幾艘尚在建造中的戰列艦。法國和義大利基本上停止了艦艇的建造,虧空的國庫使他們參加造艦競爭的近期希望十分渺茫。英國至少從統計數量上看,依然佔據著海軍霸主的地位,它更新的艦艇要多於在戰爭中損失的艦艇。而且無論其價值如何,它接受了大批儲存下來的德國潛艇。
如同它的大陸盟國一樣,戰爭也使英國的國庫十分吃緊。大概是它在遠東的利益受到英-日聯盟的保護,所以,對海軍的現狀是滿意的,而且確實想把戰爭中膨脹起來的海軍艦隊裁減掉一半。但是,英國的得意卻被一種令人吃驚的威脅驅散了。這個威脅來自威爾遜總統,他主張建立一支有絕對優勢的美國艦隊。
從法律上講,美國至少是為了維護在公海上的中立權向德國宣戰的。威爾遜在他著名的&ldo;十四點和平綱領&rdo;的第二項中指出:
海上航行應當有絕對的自由,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在領海以外的水域都有航行自由。只有當因為國際活動需要強制執行國際公約而封鎖整個或者部分海洋的時候例外。
從字面上解釋,這個提議連單方面封鎖的權力都否定了,更何況談及搜查權和非法佔據海洋權呢。接受這樣的建議就將拋掉許多海洋超級大國的有利條件。因此,英國成功地把這個建議從和平會議的議事日程上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