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耳其人發現澳新聯軍撤離陣地以後,就下來加強海勒斯的兵力。不過海勒斯地區的英軍也成功地撤退了,儘管土耳其人曾發動過一次猛烈的進攻,但英軍還是在1 個多星期裡撤走了全部的步兵和炮兵。和澳新聯軍一樣,他們撤退獲得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土耳其人對協約國軍輕武器火力的畏懼,另一個原因是土耳其人並不真想阻擋協約國部隊的撤離。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計劃周密,紀律嚴明,並嚴格遵守合乎實際的時間安排。協約國軍從加利波利半島的撤退被認為是戰爭史上最出色的一次兩棲撤退。
四、結局
加利波利半島的慘敗使許多人名譽掃地。這場戰役的高階決策者幾乎無一能洗清這一汙點。費希爾勳爵1915年5月因抗議向愛琴海增派軍艦而辭職,從此結束了他的事業。不久邱吉爾也名譽掃地,被逐出了海軍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才完全挽回威信。漢密爾頓再也沒有被授予戰地指揮權。基奇納的名譽受損,不再主持戰爭委員會的工作了。後來在訪問俄國的途中,他乘坐的巡洋艦在奧克尼群島海面觸雷沉沒。他的遇難使他避免了名譽進一步受損,無疑也避免了被逐下臺的命運。阿斯奎思比其他人幹得時間都長一些。但他參與了作出達達尼爾戰役的決定,這給他名譽上留下的汙點一直就未洗清。1916年底,曾代替基奇納成為陸軍國務大臣的戴維&iddot;勞埃德&iddot;喬治接替了他的首相職位。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回顧君士坦丁堡戰役,它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具正確戰略觀點的一次行動。如果這次戰役成功,而且確實是險些成功,俄國得到武裝的大批兵力就可以從東方進攻德國。俄國在東,其他協約國部隊在西,就能打垮同盟國軍隊‐‐就象1945年的兩路合擊打垮希特勒的帝國一樣。
如果協約國有果斷的領導,在1915年2月時就將8月中旬動用的兵力都投入戰鬥,他們就會佔領君士坦丁堡,為俄國人開啟黑海通道。整個戰役失敗的原因是指揮失策,猶豫、拖延的結果,是讓不勝任的掃雷人員掃雷,讓能力不足的軍艦壓制海岸炮兵和打擊海岸守衛部隊,而且未能抓住戰機適時投入預備力量。此外他們低估了土耳其軍隊的戰術和勇猛,同時,也是運氣不濟的結果。
儘管協約國的加利波利半島戰役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兩棲進攻,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卻提供了許多教訓和教益,在很大程度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棲進攻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第二十一章 航運襲擊戰
一、德國人的水面襲擊
二、第一次潛艇戰役(1915)
三、第二次潛艇戰役(1916)
四、德國決定採取無限制潛艇戰
五、英國的反潛戰
六、美國海軍
七、美國走向戰爭的道路
八、護航開始
九、其它反潛措施
十、美國的貢獻
十一、1918年的危機和協約國的勝利
十二、小結
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幾乎所有的海上衝突都是圍繞著對軍用和民用航運的保護、封鎖或破壞而展開的。大戰開始後,英國馬上按照其傳統的海上戰略對德國進行了遠距離封鎖,以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一旦突然斷絕了食物和基本物資的供應就會土崩瓦解。而德國卻依靠其大量的庫存,發展代用物資和透過中立國進口,在與世界市場相對隔絕的情況下堅持了4年。更重要的是它還在海上實行反擊,雖然最初對商船的襲擊並未取得多大的戰果,但它後來改用了海軍中逐漸壯大的潛艇力量,戰果也就日益顯著。
對德國實行封鎖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