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第1/2頁)
陳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邦乃率主力,繞過嶢關,越過蕢山,由藍田關下,大破秦軍防衛主力於藍田關之南端,並直追過藍田關口,在關北再度將秦軍最後的防衛部隊徹底擊潰。
冬十月,劉邦軍進至灞上。
鹹陽城已完全喪失防衛力,秦王子嬰只好乘白色車子,以白馬拖乘,穿著白色喪衣,頸子綁白繙,並將玉璽完封,帶著皇帝用的符節,在鹹陽城的軹道旁,跪著向劉邦進入鹹陽的大軍表示投降。
秦皇室至此正式亡國,從秦贏在西戎建國以來,計有六百餘年。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壓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政治是處理眾人的事,處理眾人的事是件大道理,大道理便應行大道,但卻有不少為政之人,好行小徑,鑽營投機,自認聰明。故老子認為政事之骯髒腐化,主要原因便在於此。
在本章經文上,老子略帶諷刺的口氣表示:就算我這種小有點知識的人,行於大道上(從事政治工作),最為耽心的便是誤入歧途。
為政之道非常正大寬廣,可惜大家都喜歡投機走小徑。所以朝政混亂,田地荒蕪,倉廩空虛。
但掌權者卻不知民間疾苦,穿著錦繡華服,佩帶寶劍,飲食吃到感覺討厭,錢財浪擲好像花不完。所以像這樣的政客,只是盜賊頭子而已,這種人哪裡會懂得為政的大道理呢?
愈用心於奪權的人,奪到權力後,常反而不會去珍惜自己的影響力。所謂的擅權,便是浪擲權力,權力常亂用,用在不必用的地方,致使人產生反感。
為何會有這種現象呢?奪權者在奪到權力以後,常更為不安,一方面怕別人不尊重其權力,一方面也怕權力被奪了回去。愈不安,愈沒有自信,便愈想奪得更多的權力,反而也更為浪費權力。
想投機賺大錢的人,通常愈窮,愈窮便愈想投機,結果是失敗得更嚴重。
趙高在得到秦始皇信任時,便愈不安,也愈想奪權,沙丘陰謀後,這種貪權症更形嚴重,因此他排擠李斯,矇蔽胡亥一直到指鹿為馬事件時,趙高的權力需求症已急速惡化。
但完全掌權後,他卻更不安,所以必須剷除自己防衛網的章邯。
章邯投降後,趙高更形不利,因此他必須殺掉背後靠山胡亥以自保。在胡亥、章邯全消失後,趙高好像覺得自已安全多了,但卻很快遭到滅亡。
劉邦大傳--篇後·實用觀點 聲勢戰vs蠶食戰
篇後·實用觀點 聲勢戰vs蠶食戰
八卦講陰陽,《易經》講乾坤,老子講剛柔,孔子講仁義,西洋黑格爾講正反,馬基維利在《君王論》中講求獅子的兇猛及狐狸的機智。
一切一切所說的都是宇宙間、人世間兩股相反力量的互動和融合。世問上的東西沒有「絕對」,「絕對」推到底經常不是好的結果,乾卦到第六爻成了「亢龍有悔」,坤卦第六爻則「龍戰於野(內爭)」,《易經》則講「剝」極反「復」,「否」極「泰」來。老子也以為過剛容易遭到潰滅,過柔則易於被欺侮,剛柔並濟才是人間之「道」。
在戰爭和行銷學上的道理也一樣。戰爭講求氣勢,行銷講求聲勢,「勢」足夠可以壓倒對方計程車氣,擊潰敵手或囊括市場。但勢太強而成為虛,有了虛便容易為對方所乘,可能會因而潰敗。
講聲勢戰時最重要是實力,本身條件不足以壓倒優勢的,最好採用蠶食的策略。蠶食講求實利,步步為營,尋求累積的實力。但蠶食的重點,在讓對方不覺得「太痛」,不致引起對方的「危機意識」,等到對方發現時,自已實力已足夠了。否則蠶食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