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第1/2頁)
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秘書丞李彪和著作郎崔光並不同意,他們說:&ldo;我們的始祖神元皇帝和晉武帝就有往來,桓帝、穆帝等又輔佐晉室,所以我朝的運祚其實承繼的是司馬氏的晉朝,趙、燕、秦那些朝代,侷促一隅,哪有資格談德運,咱們魏國怎麼可以舍晉而為土德呢?&rdo;這席話的意思,就是利用曾被西晉封為代王的拓跋猗盧等人與晉朝的關係,將中間經歷的小王朝全部視為譖偽(這也就是後來崔鴻撰寫《十六國春秋》的理論根本),以水德直接繼承晉朝的金德。
辯論異常激烈,但李彪等人的觀點調子高,逐漸贏得不少大臣的支援。孝文帝最後拍板,就這麼辦,魏國的德運改為水德。
德運這玩意雖說是些宣揚天命變換的鬼把戲,其中的內涵卻能反映北魏不同時期的自我定位。遵奉土德,那就是以中原政權自居,繼承的是西晉分崩離析後的大分裂局面,充其量也就是個割據王朝;遵奉水德就不同了,繼承的是晉朝,而晉朝是沿襲漢、魏(曹魏)傳下來的,是中華政權,比中原政權要高一個檔次。孝文帝的決定說明,這個時候的北魏已自視為高舉中華文化火炬的正統王朝,包括東晉在內的南朝政權的合法性都被否定。既然如此,那麼接下來的一系列徹底的漢化措施也就勢在必行了。
首要任務是遷都。北方漢人認廟不認神,你把國都放在僻處北疆的平城,頂多就是個坐大了的胡人國家,只有定鼎河、洛,追隨漢、晉那樣的大一統王朝,才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然而遷都是大事兒,哪能說遷就遷,孝文帝深知鮮卑貴族們頑固守舊的特點,如若草率宣佈遷都,肯定會招致強烈的反對,甚至會造成朝中的分裂,到頭來還是不了了之。要做成大事,只可&ldo;智取&rdo;,不可&ldo;強攻&rdo;。
蕭賾北伐的傳聞給了他契機,一條計謀在他心中醞釀成熟。這一天,他宴請群臣,忽然裝作心血來潮,請身邊的太常卿卜卦,一把算下來,碰上了易經六十四卦中的&ldo;革&rdo;卦。孝文帝激動地說:&ldo;這是好兆頭,我們應該像&l;湯、武革命&r;那樣順應天意,討滅不臣!&rdo;
大臣們不知皇上今天發了什麼神經想&ldo;幹革命&rdo;,都不敢說話。孝文帝的堂叔、尚書任城王拓跋澄可看不下去了,他以為皇帝年輕氣盛,考慮問題不周,勸道:&ldo;&l;革&r;的意思是要變天,我大魏奄有中土,要徵討不臣,卻碰上&l;革&r;這麼個卦象,恐怕不吉利吧。&rdo;
孝文帝臉色一沉:&ldo;社稷是朕的社稷,任城王你想動搖軍心麼?&rdo;
拓跋澄爭辯道:&ldo;社稷誠然是陛下的社稷,但臣也是社稷之臣,豈可知危而不勸阻呢!&rdo;
孝文帝怒氣未消,半天不說話,過了好久,才緩緩說了一句:&ldo;彼此各言其志,朕不計較了!&rdo;
群臣目睹這一幕,誰還敢開口發言?宴席結束,大家就無聲無息地散去。孝文帝單單留下了拓跋澄,來到後室,輕聲對他說:&ldo;剛才的事,叔父萬勿計較!我的態度之所以那麼嚴厲,就是嚇唬一下而已,不想讓文武百官來阻撓我的想法。實話實說,舉兵南征是假,遷徙國都是真。現在的國都平城面對北方大敵(指柔然),是用武之地,而非文治之城。叔父你接受的也是儒家的教育,我們現在想要推行漢風漢俗,在平城這個地方是沒前途的,只有把都城遷到中原去,才可以有所作為。叔父以為如何呢?&rdo;
拓跋澄恍然大悟,愁臉頓時成了笑臉,說:&ldo;陛下遷都中原,此乃周、漢興盛的根本啊,我拓跋澄舉雙手贊成!&rdo;
孝文帝又說:&ldo;可是北方人的脾性你也知道,到時候鬧起來,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