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第1/2頁)
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賾吸取劉宋兄弟鬩牆的教訓,又謹遵父親臨終的教誨:&ldo;宋氏若骨肉不相圖,它族豈得乘其弊?汝深戒之。&rdo;他與同樣很有才幹,受父親喜愛的弟弟豫章王蕭嶷關係保持得不錯,對其他的蕭氏宗室也能充分信任。蕭賾在這一點上做得要比同為守成之君的宋文帝劉義隆強一些,但是也僅限於此,他容人的肚量並不大,幾個留下來的功臣忠臣都被他誅殺。
蕭道成在位時,司空諮議荀伯玉曾向蕭道成參過一本,揭發蕭賾縱容親信張景真為非作歹。蕭道成非常生氣,在蕭賾外出拜謁皇陵的時候,派人入東宮捕殺了張景真。父子的關係鬧得非常僵,多虧大臣們求情,蕭賾才逃過一劫。事後蕭賾聽說整件事情是荀伯玉在背後作梗,自然與他結下了樑子。
蕭道成撒手人寰,蕭賾立即開始算老帳。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他下詔誣陷戰功卓著的五兵尚書垣崇祖在江北邊境上集結力量,與荀伯玉謀反,將這兩個人都給抓起來殺了。
接著輪到車騎將軍張敬兒,這傢伙就死得更冤枉了。他的妻子經常夢到全身發熱,每次一有那種夢,張敬兒總會發達一把,非常怪異(其實也不奇怪,很可能只是身體某方面的疾病的體現,碰上一些巧合而已)。他就到處對親朋好友誇耀,而且還添油加醋講一些更離譜的夢,比如他說自己夢到家鄉的樹長到天頂。這些夢話被一名太監傳到蕭賾那裡,就成了不臣犯上的罪證,恰好又有人報告蕭賾,說張敬兒還經常和蠻族人打交道,蕭賾終於起了疑。他在會見群臣的宴席中當眾捉拿了張敬兒,宣佈了一堆捕風捉影的罪名,將他與他的幾個兒子一併處死。這麼一個開國功臣就白白死在做夢上頭了。(總體上看,齊武帝與宋明帝正好相反,後者是對兄弟多疑,對臣下寬厚,齊武帝則是對兄弟寬厚,但對臣下十分地不信任。宗室之間矛盾重重固然會導致內亂,但皇帝至少還有一批可用之人,如果對人才也不能放心使用的話,那就很難有所作為了。僅憑這麼一點,我們就可以斷言南齊一朝的格局也不可能大到哪裡去。)
問題總是多於成績,劉宋失敗所留下的弊病,蕭道成沒有解決,蕭賾也沒能解決。到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各種問題來了一次總爆發,在會稽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大起義。
起義的根源就是&ldo;檢籍&rdo;,會稽一帶由於出現了大量卻籍人口,朝廷就下詔將卻籍人口充往邊疆服役,這一來更加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富陽的一名卻籍百姓唐寓之自稱會法術,在新城(今浙江富陽一帶)聚集了四百多人,迅速攻陷了新城、富陽、桐廬等地。附近的那些丟了黃籍、對政府不滿的人聽到這一&ldo;鼓舞人心&rdo;的訊息,紛紛前往投奔,唐寓之的部眾一個月中就擴充了近百倍,達到三萬之多。
起義軍達到這個規模,跑到哪裡都會加入一些逐大流的群眾。南齊各地的守備如紙糊的一般,被這烏合之眾在統治的核心地帶打了個遍地開花。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唐寓之的軍隊先後攻陷了錢唐(今浙江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諸暨、餘杭,並分兵向南攻陷東陽(今浙江金華),殺掉了東陽太守、蕭道成的族弟蕭崇之。
一連串的慘痛失敗令建康的朝廷大為震動,蕭賾趕緊派出皇城的精銳部隊‐‐臺軍前往鎮壓。
唐寓之的志向並不大,幾場勝利之後就覺著自己得了天命。他在錢唐就地稱帝,改國號為吳,改元興平,設定百官,以為可以和南齊分庭抗禮。結果臺軍的數百騎兵和數千步兵一殺到錢唐,唐寓之就亂了陣腳‐‐哪見過這麼勇猛的騎兵部隊!烏合之眾一戰而潰,唐寓之被俘身亡,幾萬人的大起義呼啦一瞬間就失敗了。
臺軍戰鬥力雖強,軍紀卻很糟糕,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