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暑變物之性,寒變物之情,晝變物之形,夜變物之體,性情形體交而動植之感盡矣,雨化物之走,風化物之飛,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飛、草、木交而動植之應盡矣(同上)
這就是說,有了天地之體,然後產生晝夜寒暑;然後有雨、風、露、雷;有了寒暑晝夜,然後產生動物、植物經過上述變化,宇宙萬物就產生出來了
說到這裡,要弄清一個問題,就是邵雍所講的產生萬物的&ot;道&ot;或&ot;太極&ot;的屬性問題&ot;道&ot;(太極)是物質,還是精神?我們認為,邵雍之作為宇宙本原的&ot;道&ot;、&ot;太極&ot;、&ot;氣&ot;都是同等程度的範疇他說:
道為天地之本,天地為萬物之本以天地觀物,則萬物為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為萬物,道之道盡之於天地類,天之道盡之於地矣;天地之道盡之於物史;天地萬物之道盡於人矣(《觀物內篇》之三)
作為天地之體的&ot;道&ot;,可以從天地萬物與它的相互關係中看出其物質屬性
前面講過,天地為陰陽二氣所變,表現為&ot;四時&ot;、&ot;四維&ot;的空間形式,是物質性的,所以說,&ot;以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物&ot;,&ot;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為萬物&ot;,&ot;道之道盡於天,天之道盡於地,天地之道盡於物,天地萬物之道盡於人&ot;十分明顯,這裡的&ot;道&ot;不是精神實體,而是與天地萬物相統一的物質範疇
在另外一處,邵雍說出了天地之本是氣,認為天地為一氣所生他說:
本,一氣也生則為陽,消則為陰,故二者一而已矣
天,以氣為主,體為次地,以體為主,氣為次(《觀物外篇》上)既然本為一氣,就是認為宇宙的根本是氣,氣表現為陰和陽,陰陽是二而一(統一於氣)的,那麼,太極生陰陽同氣分陰陽這兩種說法就是一回事了&ot;天以氣為主,體為次,地以作為主,氣為次&ot;的意思是:天體是以氣為主,其實體為次的物質(因為有形體的日月星辰,僅僅是無限的天體中的次要形式),地主要是由氣凝聚而成的有形實體,其中的氣態物質是次要的東西總而言之,這就是莊周說的:&ot;通天地一氣耳&ot;在邵雍看來,天和地的分別,只在於氣的聚散不同如此看來,邵雍講的道生天地或太極生兩儀,實際上都是說的氣生天地因此,我們認為,邵雍所說的&ot;道&ot;、&ot;氣&ot;、&ot;太極&ot;,都是同等意義的範疇
對上述說法,還可以從邵伯溫的一段話中得到證明:
夫太極者,在天地之先而不為先,在天地之後而不為後,終天地而未嘗終,始天地而未嘗始,與天地萬物圓融和會而未嘗有先後始終也有太極,則兩儀、四象、八卦以至於天地萬物固已備矣非謂今日有太極而明日方有兩儀,後日乃有四象八卦也雖謂之日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實一時具足……是故知太極者,有物先本已混成,有物之後未嘗汙損,自古及今,無時不成,無時不在
(《宋元學案》卷10)
邵伯溫是邵雍之子,象數學的正宗繼承人,對其父的學說最瞭解,&r;也是最忠實的繼承者,並對邵雍的著作有所發揮在前面引文中,將太極看做是與宇宙萬物同時存在、不可分離的東西,因為在天地產生之前,整個宇宙是個混沌未分的物質存在,它與天地萬物園融和會而不可分別只有在它分化之後,才有了萬物之別
然而,這時的天地萬物仍然統一於太極,並且各具太極之性&ot;太極&ot;與天地萬物之別,只在於&ot;太極&ot;是根本、是總體,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