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ot;退之說性,只將仁義禮智來說,便是識見高處&ot;[注]
韓愈認為情是&ot;接於物而生&ot;,即後天才有的情包括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也分為上中下三品,並與性之上中下三品相對應上品之性有上品之情,中品之性有中品之情,下品之性有下品之情他說:
上焉者之於七也,動而處其中;中焉者之於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於七也,亡與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於性視其品
可見,韓愈並不否認情感慾望的存在但主張&ot;情&ot;要適&ot;中&ot;,這個中就是合乎儒家的倫理規範,&ot;性三品&ot;與&ot;情三品&ot;是一致的
韓愈的&ot;性三品&ot;說的思想淵源,與董仲舒把人性分為&ot;聖人之性&ot;、&ot;中人之性&ot;、&ot;斗筲之性&ot;三類有密切關係但董仲舒主張&ot;性善情惡&ot;,把&ot;性&ot;、&ot;情&ot;對立起來,這並沒有被韓愈接受,在這一點上,韓愈比董仲舒前進了一步
從理論上說,韓愈把封建的道德說成是人類的普遍人性,這並沒有從本質上解決人性問題,而且他將人性品級化,從社會作用上來說,在於論證封建倫理秩序合乎人性他說:&ot;上之性就學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ot;(《原性》)對於下品之性,既然無法改變,只有以威相加,以刑相制了
繼先秦、兩漢以後,韓愈重提儒家人性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性》一文寫成後,李翱、皇甫提、杜牧也寫出文章,發表了對人性問題的看法至宋儒遂愈演愈烈,&ot;性情&ot;問題成為理學的主題經韓愈倡導,宋儒的發展,佛教原有的性理之學方面的優勢逐漸被新儒學取代,儒家文化的主體地位重新被牢固地確定了下來
四、千秋萬歲名不寂寞
韓愈革新儒學,倡導古文,開一代新風史學大師陳寅烙在《論韓愈》一文中,對他予以極高的評價:
綜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後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於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於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先啟後、轉舊為新關折點之人物也
這一評價非常中肯但是,韓愈生前生後並非一貫受人尊崇正如李漢所說的,在他生前&ot;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終而翕然隨以定&ot;(《韓昌黎集》序)&ot;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ot;(《新唐書&iddot;韓愈傳》)唐末皮日休甚至請求以韓愈配享太學
到了宋初,韓愈的地位大大下降,&ot;號為時能文者,取科第,擅名聲,以誇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ot;到了慶曆年間,經過歐陽修、蘇軾等人的大力提倡,&ot;韓文遂行於世,至於今蓋三十餘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ot;[注]又重新出現了韓文熱歐陽修尊之為文宗,石介列之於道統,蘇軾作《潮州韓文公廟碑》,竟贊韓愈&ot;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ot;二程則欣賞韓愈抬高孟子的做法,說&ot;如《原道》之言,雖不能無病,然自孟子以來,能知此者,獨愈而已&ot;但宋人對韓愈也不是一味推崇如對韓愈評價極高的蘇軾,雖然肯定韓愈尊孔孟、拒佛老,但認為&ot;韓愈之於聖人之道,蓋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樂其實&ot;,&ot;其論至於理而不精,支離盪佚,往往自叛其說而不知&ot;[注]理學大師朱熹雖然肯定韓愈&ot;所以自任者不為不重&ot;,但又指出他&ot;平生用力深處,終不離文字言語之工&ot;,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