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如王充自己在《道虛篇》所說的那樣:百藥可以愈病,服氣可以健身,但絕對不能度百逾世,壽至不死有生就有死,死就是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ot;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也&ot;他希望&ot;不老&ot;,但卻&ot;發白齒脫&ot;;希望&ot;命延&ot;,但卻&ot;既晚無還&ot;返老還童是不可能的了,唯有著書立說以體現自己的存在,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整理完平生著述,還撰寫了一篇長長的《自紀》,在&ot;命以不延,籲嘆悲哉&ot;的哀嘆聲中,走完了自己失意的人生之旅史家沒有記載他死的具體年代,只含糊其辭地說&ot;永元中(約公元98年)病率於家&ot;
七、平生著述
王充仕宦不達,志窮無如,遂&ot;淫(廣泛)讀古書,甘聞異言&ot;又感&ot;世書俗說,多所不安&ot;,於是&ot;幽居獨處,考論實虛&ot;,發深邃之想,奮如椽之筆,撰著鴻文大論,上探天文,下窮地理,中討人事,以便&ot;垂書示後&ot;,留不朽之名
王充的著述,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譏時刺世,勸善勉節類有《譏俗》之書:帕紀篇》說:&ot;俗性貪進忽退,收成棄敗,充升擢在位之時,眾人蟻附,廢退窮居,舊故叛去,志俗人之寡恩,故閉居作《譏俗》《節義》12篇&ot;
《譏俗》《節義》,今不見於《論衡》書中,有人說是兩部書,但這裡明言&ot;譏俗節義12篇&ot;,其為一書可知其書又單稱《譏俗》:&ot;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為分別之文&ot;這裡都以《譏俗》概二書,頗疑&ot;譏俗&ot;為書名,&ot;節義&ot;為篇名,居《譏俗》全書之首,稱&ot;《譏俗&iddot;節義》&ot;,猶稱&ot;《論衡》&l;三增&r;&l;九虛&r;&ot;之類也
二是議政言事類,有《政務》之書,《備之》、《禁酒》等篇《自紀》:
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又閔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直,不曉其務,愁情苦思,不睹所趨,故作《政務》之書
這裡說《政務》之書是為人君陳&ot;所宜&ot;、&ot;所務&ot;、&ot;所趨&ot;的治國方略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王充在《對作篇》中又補充說明瞭《政務》之書的內容:一則說&ot;其《政務》,言治民之道&ot;一則說:&ot;《政務》為郡國守相,縣邑令長,陳通政事所當尚務欲令全民立化,奉稱國恩&ot;可見其書也探討了地方長官如何治民的問題,內容十分全面王充曾遊學京師十餘年,又常在地方任官,再加上他的博聞奇識,所言必有可觀,故他本人也十分自信,將《政務》比作可供王者覽觀風俗的《詩經》,說:&ot;古有命使採詩,欲觀風俗,知下情也《論衡》、《政務》,其猶詩也&ot;
除了論政專書外,王充還有隨事即興之作,如《備乏》、《禁酒》等篇《對作篇》言:
建初孟年,中州頗歉,穎川汝南,民流四散;聖主憂懷,詔書數至《論衡》
之人,奏記那守,宜禁奢侈,以備睏乏言不納用,退題記草,名曰《備乏》
酒靡五穀,生起盜賊,沈酒飲酒,盜賊不絕奏記郡守,禁民酒退題記草,名曰《禁酒》
張宗祥《論衡校訂附記》認為:&ot;《政務》之書不悉篇數,所可考者,《備乏》、《禁酒》兩篇耳&ot;將《備乏》《禁酒》作為《政務》的兩篇如果單從&ot;言治民之事&ot;考之,二篇確與《政務》同旨,但卻沒有更多的證據說明它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只好存疑
三是考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