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森村誠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滿洲的哈爾濱附近的平房設施,是細菌戰研究開發中心。這一領域的作業,在東京的陸軍軍醫學校裡也實施過。細菌戰屬軍事活動,基於安全上的理由,被列為高度機密。它不能利用民間的科學家和民間的研究機構的設施來進行活動。
五、可以認為,腸傷寒、副傷寒、霍亂、赤痢、炭疽、馬鼻疽、鼠疫、破傷風、瓦斯壞疽等病源菌,過濾性病毒和立克次氏體等可以用於細菌戰。野外實驗僅限於微生物,它是非病源菌,而且人和動物會同時感染兩種細菌‐‐b炭疽與馬鼻疽。
六、日軍透過調查研究撒佈細菌戰用的細菌方法,包括炸彈、炮彈、飛機噴撒、謀略破壞。其中,努力開發撒佈病源菌最有效的手段,傾向於研究炸彈。因此,到1940年巳研製和實驗9種從飛機上投擲的炸彈。其中,製造過汙染地面用的炸彈、傳染雲霧,包括利用傷口感染造成對人傷害的碎片彈等。
這裡記述的傳染雲霧,是731部隊苦心研究開發出來的一種細菌噴霧方法。按現在說法,就是一種煙霧劑。據原部隊人員作證說,在安達實驗場曾在地面鋪上一塊白布,然後在空中以不同的高度把大量的蛋黃撒下來,實驗地面的汙染情況。在731部隊專用飛機庫裡還有裝有各種細菌噴霧裝置的不同型號的飛機炸彈。
七、把炮彈改造成填裝細菌戰彈藥的預備實驗,只進行過幾次。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撒佈,被認為是不實用的。從飛機上噴霧,進行過數次預備實驗以後,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八、&ldo;波&rdo;型炸彈和50型&ldo;宇治&rdo;炸彈在平房研究的各種彈藥中,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兩種炸彈雖都存在著若干重大缺陷,但是,石井堅信,如果由兵器專家設法彌補這些缺陷加以改良的話,這種炸彈就能夠製成有效的細菌炸彈。
九、日軍認為,強化防疫和淨水的手段,是對細菌戰最有效的防禦。在戰場上,偵察和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並加以抑制,是防疫、淨水的非機動部隊和機動部隊的責任。憲兵作為輔助部隊,對於可能發生的細菌戰事件進行監視、收集證據和逮捕破壞工作的人員,來完成情報機關的這些任務。
十、在研製攻擊性細菌戰方面雖有明顯的進步,但是,日本絕不能把細菌武器作為實用武器來使用。
結論
調查官的見解如下述:
一、關於日軍的細菌戰活動的情報,基本上是從分散的單個情報來源取得的,但內容卻是極為一致。令人覺得提供情報的人事前得到過指示,知道在受審時應該透露的情報數量與質量。
二、據認為,全部情報都是憑記憶,因為所有的記錄,根據日本陸軍的指示,業已銷毀。但是,部分情報特別是炸彈的示意圖極其詳細,使人對全部檔案證據業已銷毀的說法產生疑問。
三、透過審訊瞭解到,日軍對細菌戰的活動範圍,特別是對研製、開發攻擊用(武器)方面所做的努力,儘可能輕描淡寫,說得小一些,少一些。
四、由於軍部(作者註:陸軍與海軍)內缺乏合作,使細菌戰&ldo;研究開發工作,受到制約,未能把日本的科學力量全面用於軍事上,從而妨礙了研製細菌武器作為實用武器的進展。
五、即使完成了實用細菌武器,日本擔心(對方)利用化學武器進行報復,而未付諸使用。僅據我們所知,日本沒有獲得美國有關細菌戰活動的情報。
以上是湯普森中校報告的&rdo;結論&ldo;部分。
在&rdo;概要&ldo;第三項中,石井強調日軍認真開展細菌活動的理由,是為了取得對付中蘇細菌戰的防禦手段,但是在&rdo;結論&ldo;第三項中說&rdo;對研製攻擊用的細菌武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