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的前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奧匈的軍備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捷克人沒有辱沒他們工業區的稱號,設計出來許多優秀且奇特的武器。
機槍在內戰中給奧地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奧匈軍隊裝備著一款施瓦茨洛澤1912機槍,他可以算得上是馬克沁的親戚,但它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它是唯一成功地採用半自由槍機式原理的機槍,這種技術層面的不同,魯道夫不甚瞭解。在他看來,這就是馬克沁機槍,一個迷你版的馬克沁。
這種機槍長得很有特點,較短的槍身,為了防止火焰太大,又配上了一個較大的喇叭槍口,樣子有些違和。不怪魯道夫崇洋媚外,自家的機槍實在比不上德國人g08的威武霸氣。不過兩者的效能相差無幾,重量上,1912更是更勝一籌。槍身20kg,槍架20kg,而超上百斤的g08,槍身達到了25kg,槍架更是達到了30kg。精湛的德國工藝,質量自是第一流,重量也是獨佔鰲頭。
一場內戰,奧匈的軍人再也無法輕視機槍了。先是叛軍的機槍,放幹了幾萬人的鮮血,後是魯道夫的機槍,屠殺了一個騎兵師。
重機槍自然是得到了普及,其用法也得到了廣泛傳授。
如何剋制機槍,也被提上了日程。
魯道夫剛剛見到37毫米步兵炮時,心裡的第一想法是這個國家的設計師應該都很可愛。
一個士兵抱著炮管,一隻雪橇犬拖著炮架和附件。魯道夫總感覺這是一個玩具。
光看還不過癮,魯道夫還親自發射了幾發炮彈。小巧的炮彈精確地落到了兩公里處。
這款超輕型火炮效能優異,價格實惠,得到了考察人員的一致好評。軍方毫不猶豫地向它下達了訂單。
可能大多數人都對小巧可愛沒有太多抵抗力,魯道夫也被迷惑住了。魯道夫思考著,這樣一款特別的武器,為什麼在歷史中卻是名不經傳。
它比榴彈發射器威力更大,卻又不如迫擊炮。嗯?迫擊炮貌似才是戰爭的最佳選擇。
1904年的日俄戰爭,第一款現代意義的迫擊炮出現了。但它並沒引起世界的重視。直到慘烈的戰壕戰來臨,大家才開始對這種拋射器產生強烈的需求。
法國人拿出了蟋蟀a型弩炮,這種古典風格的武器。
英國人更加復古,他們製作了大號彈弓。後來又製造了戰壕迫擊炮,它發射的鐵球對炮手的威脅或許更大。
德國人依然走在前列,他們在站前就造出了170和250這兩種“戰壕臼炮。”它們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並牢牢壓制著協約國部隊。
德國人的迫擊炮都是重型的,而且無法拆卸,這種產品仍顯得有些落後。
至於奧匈,堪稱是一朵奇葩。他們的設計格外前衛,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了“空氣臼炮。”與傳統的臼炮不同,它是採用壓縮空氣來替代發射藥。這種超脫時代的產物,除了充滿濃濃的蒸汽朋克風,就只剩下了綠色環保這一優點。
直到1915年,英國才設計出斯托克斯迫擊炮。這一當今迫擊炮的鼻祖。
魯道夫對這款狙擊炮提出了疑問,“根據我們的經驗,三米深的z字戰壕可以抵擋火炮。如果不把炮彈打進戰壕,火炮的威力將大打折扣。”
立刻有人反駁:“我們有臼炮。”
又有人反問:“那些臼炮能用來打戰壕嗎?”
魯道夫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我們應該考慮設計一款輕型的臼炮。”
魯道夫盡力描述著:“確切地說,更像是擲雷器。”
火炮工程師不解地問道:“這款炮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要求嗎。”
炮兵軍官託雷斯回答著:“射角大,弧線高,它類似於臼炮,威力要大,不過這種輕型臼炮,60或80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