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下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雲想了想,說:&ldo;佛教裡面有涅槃這個詞,他們也稱為&l;涅磐&r;或者&l;湼盤&r;。其實這個詞是梵語的音譯。最開始被譯為&l;泥亙&r;﹑&l;泥洹&r;。意譯&l;滅&r;﹑&l;滅度&r;﹑&l;寂滅&r;、&l;圓寂&r;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後的境界。&l;涅槃&r;就是佛或僧人死亡的美稱,就是脫胎換骨、就是破繭成蝶。
佛經《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中說:&l;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rdo;我沒想到他的記憶力這麼好,連佛經都可以背誦下來。
&ldo;什麼意思啊?這些你都記得住啊?&rdo;我真是很佩服他的學問了,但是我最害怕他給我念古文,因為我聽不懂。
清雲笑了笑,說:&ldo;你可能會奇怪我為什麼會記得這些東西吧?其實這都是那《易經》的緣故。我從小對《易經》就很感興趣,後來出了家,接觸各種古籍的機會就更多了。我可是多過很多書的,我發現只要自己想記住什麼東西,那我在看過幾遍後就不會忘記了。&rdo;他接著又說:&ldo;剛才那段話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就是,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永珍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我合一,只有聖人能做到!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聖人,所以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於先兆,隱未來於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這就是佛經裡說的&l;不離諸法而得涅磐&r;。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於保持契會妙理之&l;妙契&r;,有了&l;妙契&r;,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涅磐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的解脫也無終始。&rdo;
&ldo;可是,&rdo;他繼續說,&ldo;要鳳凰才可以涅槃啊,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的。如果所有的生物都可以的話,那不是有很多人都要去採用那種方式自殺了嗎?&rdo;
第三十三章 鳳凰傳說
&ldo;張蘇,你知道你們鳳凰鎮名字的來歷嗎?&rdo;我忽然想到了這個問題,便問。
&ldo;就是因為鳳凰山吧,我也是聽別人說的。&rdo;她回答說,&ldo;在我們鎮的西邊大約五十里的群峰中有一山,形狀像鳥一樣,昂首展尾。人們認為很吉祥,就稱它為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