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泛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看各位網友的評論都很風趣,那麼馬老師,海東的貝丘遺址和我國發現之前所發現的其他貝丘遺址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在此單獨突出這個吃貨的屬性呢?”主持人秦銘說道。
馬都督搖著摺扇,緩緩開口道:“那就要從這個光肋螺螄說起了,光肋螺螄曾經在滇省的很多湖泊廣泛分佈,是古滇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滇省的貝丘遺址基本就是由它們組成的。因為個大油多,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當地人喜歡的一種美味。
光肋螺螄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好的水質和一定水深才能存活。後來由於環境破壞,這種螺慢慢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因為多年沒有活體出水,曾經有些人認為這種螺螄滅絕了。實際上雲星湖、小屯海和杞麓湖都有殘餘的種群,隨著水質改善已經偶爾能見到。但是因為數量太少,基本可以算功能性滅絕。
所以這從側面佐證了幾千年前,杞麓湖此地的環境情況。試問,如果光肋螺螄的種群現在依然龐大,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嚐到這一傳承了4000年的美食呢?”
【任務開啟:恢復光肋螺螄種群】
冷不丁傳來的體統提示音嚇了公孫昊一跳,身體一哆嗦差點撞到了梁旭的裝置。
“系統,你能不能挑個好點時間釋出任務?”
【宿主,可以稍後檢視任務詳情。】
聽到此,公孫昊便不再多管,開啟小紅薯準備看下網友們的評論。
“求4000年前同款美食!”
“同求!”
“湖鮮哪有海鮮好吃,瓊省人民歡迎你!”
“哈哈哈,之前聽說是珍稀物種,原來是被吃絕的啊。”
“樓上的不要亂帶節奏,剛才馬爺說了,是環境汙染所致。”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看著這些評論,公孫昊猜到了系統釋出任務的用意。恢復種群之後,不就可以在酒店做成特色美食出售了麼。
“還說不是主業,系統你想騙誰。”公孫昊暗自嘀咕道。
“海東遺址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遠離我們的生活圈,而且目前最深的探方,已經發掘到地下9米。
所以保護的情況會比其它遺址更好,而且現在的技術和條件,比之幾十年前發掘河姆渡遺址的時候要更先進,保護的措施也更加完善。所以,我們可以期待海東貝丘遺址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馬爺,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吃,那麼講完了食材,我們是不是要講一下古人的餐具?”老豺饒有興趣的問道。
“對,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大家請看投影。”
說著,投影布上的圖片切換到了公孫昊家捐的那個流紋瓶。
“這個陶器叫做流紋瓶,4000年流傳至今還能儲存如此完好的,實在是不多。這個造型十分類似殷商的酒器——爵,只是少了底下的三足。這些瓶罐究竟用來做什麼?
我們發現的這類帶流口的陶器非常多,流肯定是用來倒液體的,或者倒水或者倒酒,但如果僅僅是倒水的話,沒有必要做這麼多。如果推測正確的話,那就說明4000年前海東村這裡的古人已經掌握了釀酒這門技藝。”
馬都督說完這一段,圖片又換成了公孫昊家捐贈的另一樣陶器母雞罐。
“大家再看這一件,這件陶器的名字叫三足母雞罐,底部還有常年焚燒的碳化物留存。這個動物造型的陶器,構思奇巧,紋飾繁雜,工藝水平遠超同時代的各個遺址。
而且它向我們傳達了一個資訊,就是這的先民已經開始養雞了,相信隨著發掘的進一步深入,我們會發現雞的骨骼遺骸。”
“照您這意思就是說,這個東西很可能就是仿照雞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