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修繕錦州等三城,同時開展屯田,這在緊張的戰鬥情況下是很難實現的,因此袁崇煥決定與後金和平談判,以爭取時間來實現上述計劃。這就是所謂“以和為守”。
明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去世。經過一番十分激烈的鬥爭,皇太極(第八子)憑藉手中兵權,奪得了後金汗位。他上臺之後,雄心勃勃,決意繼承父業。為入主中原,整頓內部,強化汗權,穩固後方,東敗朝鮮,積極準備對明戰爭。
皇太極是極精明的人。當努爾哈赤死時,袁崇煥派人去弔喪,乘機試探對方的態度。皇太極當時正處於爭奪汗位的關鍵時刻,也正想與明暫時休戰,以準備下一步的進攻。於是雙方就開始議和。明朝許多大臣或是不懂得袁崇煥進行議和的真正用意,或是為了打擊排擠他,均非難他的議和策略。他奏告皇帝曰:“錦州三城的修築不可中止,移同屯墾也已經開始,倘使打了起來,就將中途而廢,前功盡棄,所以姑且用和談的辦法來做緩兵之計。”
皇太極也看出了袁崇煥的計謀所在,去信曰:“你口頭上說要和好,但又派遣哨卒進入斡方地區,還不修築城堡,可見你言不由衷。我方將帥對你實在是懷疑的。”後金在做好準備之後,於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發動了進攻。 。 想看書來
袁崇煥:(3)
寧錦大捷 5月11日,後金軍包圍了錦州。這時錦州城已大體修築完工,總兵趙率教率部下三萬人乘城堅守。袁崇煥估計到寧遠這個軍事重鎮,後金一定要來攻的,他決定自己仍舊鎮守寧遠,另派部將尤世祿和祖大壽選招騎兵四千去救援錦州,同時派一支水軍從東面去牽制對方。祖大壽的授軍將要出發時,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在28日直撲寧遠。祖大壽軍就與從前屯來的滿桂軍合在一起,在城南沿擺好了陣勢,準備迎戰。寧遠城上四周,架起了火槍和大炮。上次吃過大炮轟擊苦頭的後金兵,知道迫近城垣作戰對他們不利,只是自找炮轟、找死,於是想引誘城外的明軍離開營壘到遠處去戰鬥。可是明軍並不傻,他們堅守不動,皇太極無計可施,就下令攻擊。滿桂、祖大壽等將領率領軍隊同後金軍在城外血戰,滿桂身負重傷,還奮力拼殺。城內明軍同時開炮轟擊,殺傷了大量後金軍。後金軍在寧遠作戰不利,回師攻打錦州。錦州城牆堅固,護城河很寬,攻城艱難,城上打擊的炮火,威力很大,後金軍死傷無數,只好在6月5日撤圍退兵。
這場“寧錦大捷”,大大振奮人心。袁崇煥告捷報中指出:十年來調動了全國的軍隊,不敢步後金先鋒,去年寧遠一仗,也只是從城上發射炮矢石;現在一刀一槍地面對面交鋒來,一聲令下,分路追擊,各路軍隊都立誓打敗敵軍,這是過去所沒有的。
寧錦大捷,充分體現了袁崇煥高超的指揮才能,也反映他正確的作戰方針,尤其是把軍民組織起來,形成一支能守能攻的堅強力量,這是我國軍民團結、共守疆土的成功範例。
保衛京師 崇禎二年(1629年)關外大旱,女真地區“人無衣食”,依附於後金的漠南蒙古諸部,糧食無資,人俱相食。後金為了擺脫困境,遂聯合科爾沁等蒙古部,破牆入塞,南犯明進京師。
11月,皇太極以蒙古部為先鋒,統兵西進。僅僅三日,自大安口以東喜峰口以西的大片土地均為八旗兵所佔。不久,遵化城攻陷,八旗兵向北京方向進發,直逼京東門戶通州。袁崇煥得知皇太極進攻遵化,決心“背扞神京,面拒敵眾”,堵塞諸備旗兵西向京師之路。他在從寧遠往山海關的途中,提前三天趕到通州,同八旗兵對峙。皇太極本有意避開騎將袁崇煥,飛襲京師,怎料袁崇煥驟至,故連夜馳驅西犯京師。袁崇煥也率遼兵直奔京師,趕在後金軍之前,列陣於廣渠門外,嚴陣以待。
12月20日,八旗軍抵